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京现代获80亿增资续命,韩系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

   时间:2024-12-16 10:25:40 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汽车行业正步入一场激烈的淘汰赛阶段,迹象愈发明显。截至2024年末,已有25家汽车企业在这片红海中黯然退场。在这场尚未尘埃落定的行业变革中,无论是资金和经验短缺的新造车势力,还是体系成熟的合资车企,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特别是那些自2015年起销量持续下滑,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的合资品牌,如菲亚特、Jeep、三菱已相继告别中国市场,而福特、现代、起亚等品牌也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近日,北京现代再次获得来自北京汽车与现代汽车的联合增资,总计10.95亿美元(约80亿元人民币)。对于深陷困境的北京现代而言,这笔资金无疑是冬日里的一缕温暖阳光,尽管数额不算庞大。

北京现代的光辉岁月定格在2016年,年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14万辆,随后便步入下滑通道。2020年,销量暴跌至45万辆,亏损60.2亿元;2021年,销量进一步下滑至38万辆,亏损50亿元;2022年,销量降至27万辆,亏损39亿元;到了2023年,销量跌幅略有收窄,全年售出25.7万辆,亏损减少至19.5亿元。持续的亏损迫使北京现代不得不采取战略收缩,关闭和变卖部分工厂,以偿还之前的扩张债务。

2022年,北京现代获得了中韩双方股东共同增资的9.42亿美元(约60亿元人民币),旨在加速电动化新产品的导入。同年,“老臣”吴周涛出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提出“2025向新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重回50万辆销量,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2024年1至10月,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仅为134034辆,年度销量预计不会超过18万辆,再次跌下新台阶。

随着吴周涛的离任,原北京现代生产本部本部长李双双接任常务副总经理一职,并获得了80亿元的注资。这一幕与两年前吴周涛上任时的情景颇为相似,只是这次,重担转移到了李双双的肩上。尽管资金有限,但这笔注资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中韩双方都没有放弃北京现代。

从韩方角度看,尽管现代汽车集团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利润率位居全球第一,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不足1%。然而,继续注资表明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深耕的决心。对于中方而言,北京现代在国内仍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且现代汽车集团在电动化产品和技术上具有深厚积淀,因此北京现代仍是值得继续投入的品牌。

然而,信心虽重要,策略和时间更为关键。在新能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北京现代需要更加有效的策略来应对。今年4月,北京现代发布了“在中国,为全球”战略,旨在将北京现代打造为现代汽车的全球出口基地,并计划扩大出口量。今年以来,北京现代出口量已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400%,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明年目标为8万至10万辆。然而,面对国内市场的智电转型,北京现代的动作显得相对迟缓。根据最新战略规划,北京现代将于2025年推出首款与北汽合作开发的纯电车型,并从2026年开始陆续推出5款新车型。这一进度不仅与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相比显得缓慢,甚至与上汽大众等合资品牌相比也显得滞后。

合资品牌依托中方合作开发新能源车型的成功案例尚属罕见。大部分合资新能源车以同集团下自主品牌的车型“换壳”后推出,并未获得市场认可。这不禁让人对北京现代后续推出的产品表现产生疑虑。尽管中韩双方再次注资,但北京现代的合资期限将于2032年到期,目前尚未有续签合作的消息。因此,北京现代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