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探索之旅中,一群青年天文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揭开恒星形成的神秘面纱。37岁的吕行,一位从物理学跨界至天文学的青年研究员,以他网购的3D打印星系手办为引子,展现了这一领域对年轻人的独特魅力。这张手办,不仅是他个人兴趣的体现,更是他科研道路的一个缩影。
吕行所在的团队,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研究室研究员刘铁领衔,尽管成员不足20人,却已在国际天文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2019年以来,他们已在顶尖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50篇论文,每一次发现都推动着人类对恒星形成的认知向前迈进。
“我们都是星尘。”这句天文学子的“口头禅”,不仅是科学真理的朴素表达,也是这群青年天文学家追求科研梦想的信念支撑。他们渴望解答“我从哪里来”的终极问题,而恒星形成的研究正是通往这一答案的关键。
在刘铁的带领下,团队不仅首次探测到了一个由四颗正在形成的恒星组成的四星系统,还在猎户座普朗克银河冷团块中发现了“恒星胚胎”——这些孕育中的“恒星宝宝”,为研究恒星早期演化提供了宝贵资料。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恒星胚胎”的分裂现象,更为双星和多星系统形成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然而,天文学家的日常并非总是浪漫而诗意的。吕行和团队成员们,往往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分析数据、编写代码。观测星星,更像是一场耐心与毅力的较量。申请观测时间、等待天气条件、分析观测数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份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让他们甘之如饴。
团队成员顾琦烙笑称,观察星星就像买彩票,需要夜以继日的积累和一点运气。而张遂楠则说,学天文的人脾气都很好,因为面对“啥也看不到”的情况,大家总能泰然处之。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
除了科研,这群青年天文学家还热衷于天文科普工作。他们与学校和社区合作,通过讲座、慕课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吕行认为,天文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对宇宙的好奇与敬畏。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天文”,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天文学研究的热情。
在刘铁看来,现在是青年天文学人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国家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视和观测设备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投身于这一领域。而他和团队成员们,正积极投身于亚毫米波段望远镜的自主建设项目,为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