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造车崛起,极越崩盘引反思:新势力造车亏损遮羞布被撕?

   时间:2024-12-17 06:06: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极越汽车的财务困境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百度决定暂停对其的进一步投资。据21财经报道,百度曾在10月派遣财务团队深入极越进行尽职调查,原计划投入30亿资金,但调查结果显示,极越财务状况堪忧,存在高达70亿的财务缺口,迫使百度中止了投资计划。

极越汽车的困局不仅牵动了百度,也让吉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业界普遍认为,小米的入局,为造车行业的成本透明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过去模糊不清的账目变得清晰起来。小米以低投入高效率的造车模式,迅速取得了市场认可,这无疑给传统造车新势力带来了巨大压力。

数据显示,极越汽车在造车过程中投入巨大,包括吉利控股集团的浩瀚架构研发费用、宁德时代的电池研发费用以及百度在阿波罗智驾项目上的投入,总计高达千亿级别。然而,极越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24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量仅为1.4万辆,远未达到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70亿的财务缺口显得尤为触目惊心。

面对外界的质疑,极越高层回应称,70亿并非财务亏空,而是今年预计的亏损金额。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极越01上市后的供应商费用结算、极越07上市的相关费用以及明年Q1即将上市的改款车型的研发。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未能完全平息外界的疑虑,毕竟以极越目前的体量来看,如此巨额的亏损仍然显得不合常理。

相比之下,小米的造车模式显得尤为高效。雷军亲自下场,从零开始,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推出了第一款车型,并在短短八个月内交付了12万辆。小米汽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低成本的制造模式,更在于其深入制造业一线、亲自抓品控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传统造车新势力所缺乏的。

小米的入局,不仅打破了传统造车行业的格局,更让投资者们重新审视了造车新势力的价值。许多投资者开始意识到,造车不仅仅是堆砌技术和资金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团队和执行力。小米的成功,无疑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小米的鲶鱼效应下,许多传统造车新势力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造车模式和市场定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造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那些具备强大执行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