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又一家新势力车企——极越,近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极越的掌舵人夏一平,在一篇情感丰富的长文中,试图回应外界的质疑与担忧,但这份回应似乎并未能平息风波,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
夏一平在长文中强调:“我没跑”,他为自己在公司困难时期仍坚守岗位感到自豪,并声称陪伴同事共度难关。然而,这样的自我表白并未赢得广泛共情。作为公司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守,本是职责所在,难以成为值得标榜的亮点。
极越陷入困境,夏一平难辞其咎。他在长文中坦诚了自己的错误:未能预见资金问题的严重性,低估了造车的难度,用人不当导致核心业务负责人缺乏行业经验,频繁的人事变动使公司陷入内耗,管理上过于关注细节抑制了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对营销的过度执念,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
尽管反思深刻,但极越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夏一平表示将尽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但在中国车市愈发内卷的背景下,任何品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能够暂时脱困,也难以保证长期生存。
极越的困境,让一万多名车主和三千多名员工深受其害。他们无辜地卷入了这场风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时,人们期待百度与吉利能够妥善处理后续事宜,给予车主和员工应有的补偿。
极越的出局,也让新势力造车群体面临更大的质疑。外界纷纷猜测,下一家倒下的新势力车企会是谁?这样的讨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愈演愈烈。
蔚来CEO李斌曾在专访中预测,单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75%并非不可能。在油转电的浪潮下,行业资源将愈发向头部梯队集中,领先者与追赶者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一旦掉队,就意味着消亡。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新势力车企想要留在牌桌上,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足够可观且高质量的销量。规模效应是汽车行业生存的真谛,没有订单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单月销量达到一万辆,是生死攸关的“生死线”。
其次,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极越的困境,从根本上来说,是资金链断裂的结果。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新势力车企都在紧缩银根、节源开流。明年,哪家车企的家当更丰厚,谁就能更轻松地过冬。
新势力车企还需要加强对外发声。过去,有些品牌过于封闭,消费者甚至不知道它们在做什么。明年,中国车市将继续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发展,新势力车企需要聪明且高效地告诉消费者自己做了什么。
最后,新势力车企需要展现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有些车企由于种种原因,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即使还有挣扎的余地,但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新势力车企最忌讳的就是老态龙钟,必须保持活力才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仅是新势力车企需要警惕,整个中国车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合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占据的绝对主动权,在新能源车时代已经严重水土不服。据乘联会统计,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而合资品牌的份额则不断下滑。
明年,合资品牌的阵地还将被自主品牌进一步渗透和抢夺。在这个过程中,谁将成为下一个出局的弱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