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的尾声逐渐逼近,极越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从12月10日曝出的“就地解散”消息,到CEO夏一平被围堵的尴尬场面,再到重庆最大汽博中心门店被封,这一系列事件让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极越汽车瞬间陷入泥潭。
极越车主们还未从购车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的爱车可能已经成了“烂尾车”。极越汽车的命运为何会急转直下?这既与其自身的经营不善有关,也受到了百度造车重心转移和吉利市场竞争加剧下战略调整的影响。
早在今年9月底,吉利控股就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告企业进入战略转型的全新阶段。紧接着,在10月初的银河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吉利汽车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进一步强化了战略转型的决心。
而领克的整合计划更是被视为吉利控股落实《台州宣言》的关键举措。领克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承载着吉利控股向高端化发展的重任。其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时,并未采取低价策略,而是直接与主流合资汽车品牌竞争。领克品牌售价最高的车型领克09,购车门槛更是高达25万元以上。
领克在2018年实现了年销量12万辆的佳绩,随后开始向新能源转型,推出了多款基于原有燃油车产品的PHEV车型。今年,领克还推出了首款纯电轿车Z10,售价在18.08至31.38万元之间,与极氪的001和007车型产生了产品重叠。虽然当前销量不及预期,但这无疑表明了领克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决心。
然而,领克与极氪的整合计划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两者均定位高端,且领克过去一直专注于插电混动车型,以此与极氪区分。但现在,领克却进入了极氪的“腹地”,推出了纯电车型,且这些车型与极氪的纯电车型都是基于吉利浩瀚架构打造,不仅平台相同,设计语言也多有相似之处,售价区间更是相互重叠。
这种业务重叠和内部竞争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引发了市场担忧。吉利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有了将极氪和领克合并的想法。然而,这一合并计划却显得仓促且准备不足,或许正是因此而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按照极氪CEO安聪慧的说法,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将保持双品牌战略,市场上相对独立。但在品牌定位和产品层面,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仅仅从车型方面做了区分,调整的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领克并非弱势方,这将极大增加整合的难度。
据吉利最新财报显示,今年10月份,领克与极氪的销量分别超过3万台和2.5万台。前三季度,领克销量达到16.98万辆,极氪销量近15万辆,两者合计占吉利集团总销量的近30%,但领克更胜一筹。极氪现阶段业务不涉及到整车的生产制造,而是委托给吉利控股下的工厂,而领克则拥有三个生产基地。
多品牌并行的策略在吉利内部一直存在,但如今要将两个性格不同的团队重新整合成一个,无疑需要智慧。更何况,极氪和领克都处于亏损状态,极氪耗费近百亿去收购另一个亏损品牌,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其财务压力。
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极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6.4亿元,加上限制性现金约为83亿元。然而,收购沃尔沃所持领克20%的股份需要现金支付54亿元,这意味着极氪未来还需要向吉利控股借款来完成这一交易,这将进一步加深其债务负担。
因此,这次收购之后,极氪原先的轻资产模式将转变为正常的OEM重资产生产模式。这无疑会让极氪的扭亏之路更加漫长。尽管极氪和领克的整合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如果解决不了品牌互博、售价交叉、内部竞争等问题,这次整合很可能只是吉利的一厢情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吉利需要更加审慎地考虑其品牌战略和资源整合方式,以确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