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极越汽车的突发解散事件在汽车圈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让人们对这家新兴车企的未来充满了疑问。极越CEO夏一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对“跑路”传闻进行澄清,并坦诚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下的错误,直言“错,都是我的错”。
极越的解散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与其解散的突然性密切相关。在此之前,虽然威马、高合等新势力车企也曾遭遇困境,但从未有过如此迅速的解散速度。夏一平在长文中提到,融资本应是他最重要的职责,但他早期过于乐观,未能预见资金问题的严重性。
极越的困境不仅仅是因为资金问题。作为大股东,百度和吉利在极越遇到困难时并未及时输血。百度在造车项目上的态度一直不够坚决,李彦宏本人并未亲自带队,这与雷军、李斌等亲自上阵的造车新势力领袖形成鲜明对比。而吉利则更像是一个代工厂商,在战略收缩的背景下,对极越的投入自然有限。
夏一平在极越的角色也备受争议。他更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非创业者。尽管他声称自己在极越投入了上一次创业积累的积蓄,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但在很多人看来,他更像是李彦宏的副手,对极越的资金危机难辞其咎。然而,他也有被动的一面,毕竟大股东的态度和决策对极越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于极越“原地解散”的反常操作,有解读认为这是对百度的“逼宫”。通过爆出“极越员工讨薪”“车主要说法”等群体性事件,迫使百度出面解决问题。好在,百度和吉利最终发布了联合声明,承诺为极越解散事件兜底,解决员工的处置问题和车辆的售后问题。
然而,极越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从百度和吉利的联合声明来看,他们似乎已经放下了极越的发展,转而专注于处理善后事宜。对于融资等支撑企业发展下去的重要举措,两个大股东只字未提。夏一平的长文除了反思之外,也没有提及极越的未来规划。
从外部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极越也并非一个理想的投资标的。极越在市场上并不是一个强势品牌,其推出的两款车型市场表现不佳。如果吉利不再代工,极越的造车资质问题也将成为新的难题。极越已经经历了从“集度”到“极越”的品牌更替,如果引入新的投资方,品牌名可能还要再次更换。
在极越这轮危机中,极越员工和车主无疑是最受伤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前一天还在为极越的未来努力,第二天就面临失业和车辆售后无保障的问题。极越的解散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失败,更是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一次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