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家新兴企业极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切的导火索,源自其CEO夏一平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则深夜发文。
在这篇长文中,夏一平坦诚地反思了企业在战略、管理、用人以及营销等方面的失误。他承认,在融资策略上过于乐观,未能预见资金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低估了造车的难度。特别是在首款车型ROBO-01探月版发布时,由于对监管风险的判断不足,不仅错失良机,还险些让企业陷入绝境。他还指出了在用人上的不当,导致团队难以胜任关键任务,以及频繁的人事变动带来的内耗。
夏一平进一步透露,自己的管理风格过于细致入微,抑制了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时忽视了同事的善意提醒,错过了纠正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他还将过多精力投入到了营销上,忽视了CEO本应专注的融资和战略规划。
极越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据内部人士透露,企业面临着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其中研发、市场营销和行政费用分别占据了30亿、30亿和10亿。这样的巨额亏损,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更令人震惊的是,极越在营销和门店建设上的铺张浪费。例如,极越曾斥巨资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设用户体验中心,但由于装修和市场推广未能跟上,导致600万租金打了水漂。而在杭州城西的形象店,租金也远高于市场价。
夏一平在营销上的执念也遭到了质疑。尽管他声称自己每周都在进行直播,带来了上亿自然流量,但第三方数据显示,极越在直播和短视频上的运营和投流费用超过了5000万,仅换来了抖音账号区区40万粉丝。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显然无法令人接受。
随着极越的财务状况恶化,股东百度和吉利也未能幸免。据内部人士爆料,极越目前还欠百度10亿的云服务费和吉利30多亿生产制造费用。面对这一困境,百度和吉利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优先解决员工和车主的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为夏一平的失误“背锅”。股东和高管之间的角色分工明确,股东出资后更多依赖于CEO的日常管理。
尽管如此,百度和吉利还是展现出了大厂的社会担当。他们不仅为极越员工缴纳社保,还公开对极越车主喊话,表示将分别承担车辆使用维保和智驾、地图导航等服务。这一举措,无疑给极越车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极越的困境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思考。在极限内卷的同时,企业更应回归造车的根本,符合商业逻辑,提升管理水平,看到和想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盈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持续性的胜利。
夏一平在反思中提到了自己的“越位”。他认为自己既是CEO又是“真正的创业者”,因此在日常运营中加入了太多自己的想法。然而,真正的CEO应在照顾利益相关方的优先事项和保持公司业绩之间找到平衡,而非把所有决策和执行都抓在自己手上。
极越的困境无疑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应以此为鉴,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应更加审慎地选择投资对象,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