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浪潮中,“端到端”智驾方案成为了行业热议的焦点。自特斯拉推出V12版本FSD以来,国内车企纷纷跟进,但在“端到端”究竟应采用一段式还是两段式的问题上,业界意见不一。
近日,在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地平线杯”第六届世界十佳智能汽车评价结果发布暨世界智能汽车品牌论坛上,北汽新能源商创中心解决方案业务总监梁耕龙表示,尽管业内对“端到端”的具体实现方式存在争议,但终极目标应是一段式。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龚建伟教授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一段式端到端,即将输入控制到输出控制集合起来,可能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目标。这种方案通过更多数据让智驾系统更类人,具备更丰富、更稳定的性能。
自动驾驶的“端到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去掉准则模型,让车辆直接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发送到统一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由该网络处理后输出驾驶命令。一段式与两段式的区别在于,一段式将感知、预测决策、规划等多个模块合为一体,直接从传感器输入外部环境信息并输出行驶轨迹;而两段式则先将信息经过感知模型过滤,再送到规控模型。
业内普遍认为,两段式端到端在传输过程中信息损失较多,且难以全面理解复杂场景,泛化能力和解决极端情况的能力较弱。相比之下,一段式端到端依托庞大数据和算法,使模型像人类大脑一样具备更高的理解力和进化能力,能够应对未曾见过的场景。
然而,一段式端到端也面临着挑战。由于其“黑盒”属性更明显,存在更大的安全挑战。百度智能驾驶首席研发架构师王亮指出,一段式端到端模型的黑盒系统难以控制系统输出的内容,且缺乏透明度,工程师在调试系统决策逻辑时面临困难。
尽管如此,一段式端到端的玩家仍在增多。商汤科技、Momenta等公司成为该方案的坚定支持者。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商汤绝影发布了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One Model 端到端”方案;Momenta也发布了首个量产智驾大模型,将感知与规划整合进一个大模型中。
随着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的提高,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正加速到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西产预测,高等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在2025年可能会达到30%甚至50%。多家车企已经开始转向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如昊铂、智己汽车等。小米汽车也将原来的“感知”和“规控”部门合并为“端到端算法与功能部”,暗示其至少将一段式端到端作为目标。
全球供应商巨头博世也表示,虽然两段式端到端方案在短期内是较为理性的量产主流方案,但计划在2025年中量产一段式端到端无图智驾方案。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一段式端到端持乐观态度。西产认为,目前国内还不具备做一段式端到端的数据能力和训练平台的算力,今年上市的所有车应该还是两段式的。
龚建伟教授也建议企业着重考虑成本因素,从稳定性来看,现阶段分段式大模型或许更适合。尽管存在争议和挑战,但一段式端到端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目标,仍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推动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