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汽车芯片年产破3500亿,加速去美化进程,比尔盖茨预言成真?

   时间:2024-12-18 09:09:29 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汽车行业的焦点不仅局限于内部的激烈竞争,更被频繁提及的芯片问题所笼罩。

美国商务部于12月初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以及加强对半导体设备及高带宽存储芯片等产品的出口控制。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中国四大行业协会迅速联合发声,提醒国内企业在采购美国芯片时需谨慎行事。各协会虽措辞各异,但核心信息一致:美国芯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难以保证。

在芯片议题上,美国的意图不言而喻,中国相关部门也表明了清晰立场。然而,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这一变化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平均每辆车需600至700颗芯片,电动车则增至1600颗,而智能汽车更是高达3000颗。以每年约3000万辆国产汽车计算,即便按中位数估算,每年的芯片需求量也达到了惊人的400亿颗。这意味着,若中国车企无法摆脱对美国政策的依赖,就必须自行解决芯片难题,否则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事实上,芯片危机早在几年前就已初现端倪。当时,许多车企因过度依赖进口芯片而陷入被动,芯片短缺导致价格飙升,车企为保交付不得不承受高昂成本。这一困境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从长远看,那次危机并非全然无益。

面对芯片荒,工信部于2021年发布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积极推动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三年间,国产芯片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功率芯片、传感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已实现了“去美化”。博通集成、富瀚微等企业纷纷在车载芯片领域取得突破,产品已进入多家主流车企供应链。

比亚迪、兆易创新、国民技术等国内厂商也在不断努力,芯片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蔚来、小鹏、长城等车企纷纷传出芯片研发成功的好消息,国产高性能车规MCU芯片DF30也正式发布。数据显示,中国芯片产量从2022年的3241.86亿块增长至2023年的3514.4亿块,今年前10个月更是达到3530亿颗,同比增长24.8%,创下历史新高。计划到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国产汽车芯片采购比例将提升至20%至25%。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芯片产业仍面临严峻现实。尽管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已从不足5%提升至10%左右,但整体份额仍然较低。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的芯片依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是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也达9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指出,部分国产芯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需提高,产品验证与测试技术手段也需加强。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也表示,高性能、高算力的复杂SoC在短期内完全去美化仍面临困难,产业发展需要过渡和渐进。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企业已具备14nm及以上制程芯片的量产能力,部分厂商已实现7nm芯片生产,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方面取得突破。

美国的限制措施虽然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困扰,但也增强了车企与芯片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为国产车载芯片上车和扩大产能提供了契机。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从美国利益出发,不应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而应无限量出口以降低中国企业开发芯片的动力。否则,美国不仅会失去中国市场,还会让众多美国人失去高薪工作。

如今看来,事实正如此言,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限制,或许正是推动中国加速自主研发、逐步摆脱依赖的催化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