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自动驾驶新突破:大模型上车成关键,何时能实现真正无人驾驶?

   时间:2024-12-18 10:10:59 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知名教授朱西产深入探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城市立体交通的未来趋势。他指出,随着特斯拉提出端到端的理念,国内企业迅速跟进,采用Transformer组装起来的深度学习模型,即端到端模型,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朱西产教授首先对轩辕奖组委会的邀请表示感谢,并坦言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评选优秀车型颇具挑战。他强调,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快速突破,特别是在智能驾驶和低空飞行领域。

在电动化方面,朱教授提到,经过近十年的推动和近三年左右的高渗透率,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然而,行业也面临着大吃小、企业整合的现象。在智能化方面,他提到,随着电动化的发展,智能座舱和智能空间已经成为现实,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生活空间。

朱西产特别强调了智能驾驶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智能车要看自动驾驶的能力。他提到,今年是NOA(领航辅助驾驶)技术的落地年和爆发年,明年将是决胜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在NOA领域表现优秀的企业,如极越,却未能坚持到最后。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朱教授提到了“无图重感知”的概念,即城市NOA技术已经抛弃了高精度地图,通过重感知的方式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运行。他还提到了端到端技术的发展,这种新的AI模型组装方式使得NOA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然而,朱教授也指出了当前智能驾驶面临的挑战,即深度学习模型带来的安全长尾难题。他提到,尽管大模型可以解决边缘场景的问题,但其运算能力要求太高,目前还无法上车。因此,目前构建的用户数据闭环主要是在云端使用大模型处理数据,然后训练一个小模型布置在车上。

在谈到自动驾驶的分级时,朱教授提到,尽管欧洲的L3已经有法规,但市场反应冷淡,大部分企业还是选择留在L2+。然而,留在L2+也有隐患,因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企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新的国标正在起草中,以规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最后,朱教授谈到了低空经济下的城市立体交通。他指出,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壮大,低空飞行器的生产已经不再是问题。这些飞行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脉相承,可以采用多旋翼或复合翼的设计。在城市里,多旋翼飞行器可以原地起降、悬停,非常适合城市立体交通的发展。

朱教授还提到了清华车辆学院和奇瑞合作的三件套项目,该项目旨在解决飞行和汽车之间的矛盾。他还谈到了燃料电池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以及车路云网联智能在飞行器上的可行性。

朱西产教授的演讲为我们揭示了智能驾驶和低空飞行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