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次重要演讲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知名教授朱西产深度剖析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在NOA(领航辅助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突破与挑战。
朱西产教授首先提到了特斯拉对端到端模型的推动,以及这一模型如何在国内企业中迅速得到应用。他解释说,今年,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崭露头角,其性能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这种模型的应用,使得NOA技术在短短数个月内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然而,朱教授也强调,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还需克服诸多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大模型如何上车,并具备强大的推理能力,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边缘场景时。他提到,尽管当前NOA技术在高速上的接管平均里程已接近300-400公里,但在城市环境中,由于高精度地图的局限性,无图重感知的NOA技术成为了新的热点。
朱西产教授还分享了汽车智能化和低空飞行领域的最新动态。他指出,随着电动化进程的加速,汽车已成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语言模型的普及,使得智能驾驶的目标更加明确——即实现无人驾驶。
在谈到智能驾驶技术的现状时,朱教授表示,尽管NOA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许多企业仍停留在L2+级别,不敢承认自己是自动驾驶。这主要是因为深度学习模型在边缘场景下的安全长尾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他提到,大模型虽然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运算要求过高,目前还无法上车应用。
朱西产教授还谈到了低空飞行领域的发展前景。他认为,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壮大,低空飞行器的生产已经不再是问题。这些飞行器不仅在城市交通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还将成为汽车产业的新延伸。他提到,清华车辆学院与奇瑞的合作项目,就是针对飞行和汽车之间的矛盾进行创新的尝试。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朱教授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尽管在创新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创新的步伐,不断前进,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他特别提到,低空飞行领域的创新,不仅为城市交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还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朱西产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的观点不仅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汽车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