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长达三年多的低迷之后,A股食品饮料板块终于在2024年9月迎来了显著的回暖迹象。其中,饮料乳品子行业作为此次反弹的领头羊,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自11月25日起,一鸣食品股价大幅飙升,涨幅超过170%,期间更是连续11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成为本轮行情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熊猫乳品、欢乐家、皇氏集团、均瑶健康、维维股份、李子园、三元股份等多家企业股价也纷纷上涨,涨幅均超过20%。新乳业、妙可蓝多、承德露露等公司股价同样表现不俗,涨幅超过10%。而赛道内市值最大的两家公司——伊利股份和东鹏饮料,也分别取得了4%和18%的涨幅。
这一波饮料乳品行业的强势反弹,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推动。首先,市场普遍预期在12月的重要会议之前,政策层面将会出台刺激消费的相关措施。这一预期并非空穴来风,考虑到2025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带来的关税压力,刺激国内需求以缓解外部冲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国内需求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均面临一定挑战,因此提振内需消费成为了政策的重要选项。
事实上,早在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财政刺激规模之前,市场就已经对财政发力刺激消费展开了激烈的预期博弈。尤其是在11月7日,当天有超过30家食品饮料企业股价涨停。然而,随着财政刺激政策的落地并未明确提及消费领域,市场期待落空,导致了一波回调。直到12月9日重要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市场才重拾信心。
饮料乳品行业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反弹基础。从估值角度来看,该行业当前的市盈率仅为19.84倍,处于近十年来的低位水平,显著低于估值中位数的24.33倍。相比之下,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传媒、国防军工等板块的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饮料乳品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市值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反弹潜力,这与当前市场偏爱小市值个股的风格相契合。
饮料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且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其中,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乳饮料和能量饮料等细分市场的规模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饮料行业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经历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速高达14.5%。然而,在随后的五年中,由于消化过剩产能和消费人口红利阶段性见顶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规模增长放缓。直到2021年,行业才开始复苏,重新回到了量价齐升的轨道上。
展望未来,中国饮料行业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态势,量价齐升的格局依然值得期待。从销量角度来看,中国人均软饮料消费量显著低于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说明饮料渗透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价格角度来看,饮料作为日常消费品,其价格水平有望随着通胀水平上涨而提升。饮料行业的盈利能力在大消费领域中属于较高水平,分红比例也保持在高位。
在饮料行业中,百亿规模的长青大单品并不多见。目前,红牛、农夫山泉等少数品牌已经迈过了200亿大关,而百事可乐、加多宝、雪碧、可口可乐、怡宝、旺仔牛奶、东鹏特饮、百岁山等品牌则跻身百亿俱乐部。然而,一些曾经逼近百亿规模的大单品,如营养快线、六个核桃、娃哈哈AD钙奶等,近年来却遭遇了持续下滑的困境。这背后,既有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有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影响。
在市值观察看来,饮料行业大单品长青的关键在于产品所在细分市场的规模和生命周期,以及产品能否持续契合消费者需求。基础型和功能型饮料由于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实用性需求,因此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和较长的生命周期。而口味型饮料则由于满足的是消费者的休闲需求,变化较快,对品牌忠诚度较低,需要不断推出新品来刺激消费者。因此,口味型饮料产品的需求往往不是永续的,容易触及行业天花板。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优秀的基础型和功能型饮料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了市场的佼佼者。例如,东鹏饮料凭借其在功能型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和性价比优势,不断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同时,农夫山泉也凭借其在瓶装水市场的领先地位和东方树叶等大单品的培育,保持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势头。
饮料乳品行业作为市场规模庞大且具备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将继续吸引着市场的目光。尤其是在当前政策利好和市场风格偏好的背景下,该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和产品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