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视频领域的几则动态串联起来,呈现出一幅充满变数与挑战的图景。在这个赛道上,新兴产品如Sora的登场并未带来预期的轰动效应,反而引发了不少吐槽与失望,这令同领域的海螺、可灵等产品暗自松了口气。
据AI产品榜11月的数据显示,主要AI视频产品的访问量增速显著放缓甚至下滑。其中,海螺的访问量同比增长39.33%,虽保持增长,但增速已大幅回落;可灵的网站访问量则同比下降29.99%,Pika更是下降了48.1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产品在十月份的增长速度曾令人咋舌,海螺同比增长高达2772.92%,Pika也实现了787.65%的增长。
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内部已提升了即梦产品的优先级,试图通过新路径打造AI时代的“抖音”。同时,字节跳动还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向多模态产品形态,围绕即梦需求优化视觉生成相关的大模型。
AI视频赛道目前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先发优势并未显现,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洗牌频繁,就连OpenAI引以为傲的降维打击也未能奏效。绝对的技术壁垒和细分差异尚未形成,导致用户粘性不足,产品往往在推出时迎来高光时刻,随后流量便开始下滑。目标用户群体也不够清晰,目前使用这类工具的人群仅占金字塔尖的10%。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仍处于模型即产品的阶段,AI视频生成工具与通用型AI助手类似,都存在场景过于泛化的问题,普通C端用户对此类工具缺乏认知,且生成效果也充满不确定性。
即便是字节跳动的即梦和快手的可灵,目前也定位为通用型工具,尚未与各自旗下的产品进行联动。不过,这种不饱和式的投入也为初创公司提供了发展窗口。一旦即梦的优先级提高,整个赛道或将迎来新的变数。
未来,即梦、剪映、抖音的打通可能成为速通AI版抖音的路径之一。凭借庞大的既有用户体量和C端市场,字节跳动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令众多创业公司难以企及。在此之前,AI的新火种已在抖音生根发芽。
与Sora起初因DiT模型技术受到关注不同,目前包括OpenAI在内的各大厂商都在推出完整的产品。在此次更新中,Sora的底层模型能力虽不算惊艳,但构建了一套完整的AI视频制作流程,并赋予了用户较大的可编辑权。
AI视频仍处于摸索阶段,类似Sora的产品存在两条分化路线:一是走专业化路线,打造AI版的“Premiere”;二是走大众化路线,推出AI版的“剪映”。尽管各家都推出了“超级创作者计划”,邀请专业创作者试用高级版功能以展示模型效果上限,但最终推向市场的功能依然遵循简易、快捷的原则。特别是即梦和可灵,在产品设计上刻意降低使用门槛,让小白用户也能轻松上手,输入指令即可生成短视频。
最新数据显示,剪映和CapCut在2024年实现了超过三位数的收入增长,总收入接近百亿元人民币。同时,两者的全球月活用户也已超过8亿。值得注意的是,剪映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抖音/TikTok+剪映/CapCut”的组合拳密不可分。有了即梦后,字节跳动再次走向闭环,即梦生成素材,剪映剪辑,最终内容流入抖音内容池,这也是字节跳动如此重视即梦的原因。
通用型AI视频正处于十字路口,创业公司在打造优势功能的同时,也在寻找进一步分化的时机。一些功能可能吸引特定用户群体,如按现实、玄幻等题材分类的视频制作,反过来也能加强产品的属性和标签。
字节跳动同样拥有选择权,豆包是中间态,即梦也可能不是最终的产品形态,但它们都可以作为工具和入口,吸引用户。在这个过程中,通过AB测试既能为底层模型的训练提供数据参考,也能孵化出更多的AI产品。
AI视频在寻求传统和权威认可的同时,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下传导。今年下半年,AI视频迅速攻占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制造了多波热度。例如,火遍全网的“毒液”特效来自PixVerse,综艺外疏通观众情绪的“麦琳打架”AI视频则来自海螺。用户欣然接受了AI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和冲击感,甚至愿意为此买单。
然而,抖音成为了AI视频的终结者。包括PixVerse、海螺等在内的AI视频创作工具为抖音做了嫁衣。热门AI特效和模板很快就会在剪映上线,用户上手难度更低,一键即可发布到抖音,根本不会追溯到底来自哪个公司。例如,国外爆火的“说唱小猫”在网友的二次创作下变成了“老天保佑猫粮冻干全都有”,相关剪映模板一度冲上热门榜单。
目前,AI在抖音落地找到了中间态——AI特效。如“AI宠物跳舞像吃了菌子”和“万物皆可AI羊毛卷”等素材模板热度居高不下。截至12月9日,“万物皆可羊毛卷”素材模板已有近300万人使用。
在没有深度连接即梦与抖音前,剪映已经承接了一部分的AI视频功能。因此,普通用户对AI视频的感知主要来自于抖音、快手等大平台。同样,小程序形态的AI应用也面临困境,美团“妙刷AI”、阶跃的灵魂提取器和AI音乐嘴替等小程序,虽然一时尝鲜尚可,但难以持续吸引用户使用。
或许是意识到自身的劣势,海螺、PixVerse等AI工具纷纷开启了出海模式。不过,最近海螺也在加大对C端的投放和获客力度。Minimax针对海螺视频平台开始了新一轮投放,B站部分影视区up主已经接到了海螺的广告。虽然宣传词有些不接地气,但B站自带的恶搞、鬼畜基因与当前AI视频模型呈现的效果相适配,为AI视频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除了良好的土壤,B站的up主也是潜在的付费用户。一些up主在制作视频时常常缺乏素材,AI生成将能提高效率。当然,这也可能涉及版权和规范问题。近期,广电总局已发文责令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
回顾快手的发展历程,从GIF、短视频进化到综合性短视频社区平台,或许能为当前的AI视频工具提供一些启示。AIGC浪潮中,文生图、文生视频是首批达到可用阶段的技术。AI视频起初的训练过程与GIF到短视频的发展轨迹相似,都是先通过文生图、图生图生成静帧,再构成动帧效果。未来,AI视频或将从通用走向垂直,从工具走向平台、生态。
已有创业公司意识到单一“工具”的局限性,萌生出了做创作者和内容社区的想法,但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精力仍放在新功能研发上。不过,这并不妨碍新玩家对原生AI视频工具形态的未来畅想。毕竟,连字节跳动都在寻找AI版抖音的新路径。
Suno提供了一个传统与AI融合的案例,它将AI应用到了音乐制作中。Suno就像是“网易云音乐+抖音”的结合体,熟悉的产品类型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使其迅速获得了“音乐软件”和“社交平台”两种属性。Suno上的所有音乐都由AI生成,原有搭载在工具之上的社区内容自然转化为了音乐榜单。抖音式的设计打破了从工具到大众化应用的壁垒,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随手拍和上传图片、视频来创作主题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