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大模型竞赛两年复盘:技术迭代加速,商业化路径待解

   时间:2024-12-19 10:21:17 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1世纪的技术竞技场上,一场关于大模型的较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它不仅代表了技术的最前沿,更预示着产业变革的新篇章。这场竞赛的特点鲜明:信息公开迅速,技术迭代以天计;上下游紧密联动,绝技与生态并重。

回望过去两年,大模型之战的轨迹清晰可见。以OpenAI的ChatGPT为标杆,这场竞赛可大致分为几个关键阶段。起初,各参赛者纷纷亮出肌肉,比拼模型的参数规模与性能。GPT系列从GPT-2的15亿参数,到GPT-3的1750亿参数,再到GPT-4的1.8万亿参数,每一次迭代都标志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巨大飞跃。而国内,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通义千问等也紧随其后,百度更是提出了“模型即服务”(MAAS)的概念,引领国内大模型研发的风潮。

随着参数比拼的告一段落,竞赛进入了多模态拓展与变现并行的阶段。除了传统的语言模型,文生图、文生视频、语音对话等功能的加入,极大地拓宽了大模型的应用场景。OpenAI的Sora、DALL-E,以及国内快手的可灵AI、字节的PixelDance等,都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此同时,变现问题也日益凸显,各厂商纷纷探索C端订阅、B端服务、广告变现等多种盈利模式。

在第三阶段,大模型开始走向应用层,推动各行各业的变革。AI Coding降低了互联网产品的开发门槛,AI Agent则突破了Chatbot的框架,更广泛地融入实际应用。谷歌的Project Mariner、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在工业、政务等领域的应用,都展现了大模型的巨大潜力。AI教育、AI陪伴、AI营销等新兴赛道也开始崭露头角,为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然而,这场竞赛并非一帆风顺。算力和成本问题始终困扰着各参赛者。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训练成本呈指数级增长。据报道,Anthropic的模型训练和扩展成本已超过27亿美元。而国内厂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漫长的投入期和成本回收的不确定性,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国内缺乏成熟的在线广告行业和SAAS行业,也限制了大模型的应用和变现。

尽管如此,大模型竞赛仍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它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算法比拼,而是一场涉及技术、人才、算力、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在这场竞赛中,巨头们纷纷加码布局,创业公司也积极寻求突破。AI训练芯片的研发、第三方业务平台的搭建等,都在为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铺路。

国内大模型竞赛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已超过15亿次,用户规模达到4.3亿。阿里、腾讯等巨头也在积极布局大模型业务,推动AI技术的落地应用。而像智谱AI、MiniMax等垂直创业公司,也在大模型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大模型竞赛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各厂商需要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变现能力,推动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同时,也需要加强上下游的联动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大模型生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大模型竞赛的未来将更加精彩纷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竞赛中,将会有更多的创新者和参与者涌现出来,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