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宣布,已与其另一名少数股东达成一致,将银泰百货100%的股权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及银泰管理团队组成的买家团。此次交易标志着阿里巴巴正式退出银泰这一曾经被视为新零售战略关键一环的企业。
根据公告,阿里巴巴目前持有银泰约99%的股权,预计通过此次出售将获得约74亿元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的收入,但将因此录得约93亿元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的亏损。这一结果无疑让人质疑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策略。
银泰百货曾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阿里巴巴在苏宁、银泰、三江购物、百联以及高鑫零售等线下商业体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推出了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然而,如今出售银泰似乎预示着阿里巴巴正在逐步放弃新零售战略。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阿里巴巴很少再提及新零售。除了银泰外,阿里巴巴还清空了苏宁易购的股权,三江购物也与盒马分道扬镳,与百联的战略合作也始终未涉及股权层面,而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也在持续关店,并考虑出售。
新零售为何在阿里巴巴手中未能取得成功?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新零售并非由传统零售业提出,而是由互联网巨头推动。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流量成本和获客成本持续上升,用户增速放缓,电商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流量入口。而线下市场依旧占据八九成的市场份额,自然成为电商进军的目标。
然而,尽管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并未取得显著成效。以银泰为例,尽管阿里巴巴对其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推出了支付宝线下支付、线下导购“喵街”等举措,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银泰与阿里巴巴之间的线上、线下导流效果并不显著,在淘宝上的“银泰百货旗舰店”销量也平平。
同样,高鑫零售也面临困境。其旗下的大润发持续关店,业绩由盈转亏。而阿里巴巴的“亲儿子”盒马鲜生在遭遇危机后也在进行转型。这些事实表明,新零售并未如阿里巴巴所愿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那么,新零售为何难以在阿里巴巴手中取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新零售并非真正的零售革命,而只是阿里巴巴现有平台经济模式的一种变形。真正的零售变革应伴随着商品流通和制造效率的提升,减少资源浪费,并高度提升用户体验。然而,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并未显著提升商品交易效率,反而因为线上线下结合、无人超市等形式的改变而增加了成本。
电商和传统零售在逻辑上存在显著差异。电商擅长品牌运作、用户经营和流量变现,但在物理环境下的人、货、场管理能力相对薄弱。这导致电商在收购实体零售后,日常管理中难免出现冲突与摩擦。
更重要的是,新零售在过去几年几乎等同于“贵”,与消费降级的大背景相悖。盒马鲜生虽然标准化、效率高,但价格并不占优势。在性价比成为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的今天,新零售的高价位显然难以吸引大量消费者。
回顾历史,零售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效率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改善。然而,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并未实现这一目标。相反,它因为高昂的成本和不佳的业绩而成为了阿里巴巴的负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零售本身没有前景。只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并未找到正确的实施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新零售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变革。
但无论如何,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失败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零售业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而不是盲目跟风。
如今,阿里巴巴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核心电商业务,并逐步剥离亏损的非核心业务。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然而,对于新零售的未来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新零售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变革。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零售模式和业态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