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家在月球探索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取了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的古磁场信息,这一发现填补了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主导的这一项目,借助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通过精细的分析,科学家们揭示了月球背面在28亿年前的磁场状态,为理解月球磁场的演化历程以及探寻“月球磁场发电机”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谈及“月球磁场发电机”,科学家蔡书慧解释道,这一机制类似于地球上的磁场发电机,由地球外核中的导电流体运动产生,对地球生命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月球虽然现已失去全球偶极磁场,但研究表明,月球在遥远的过去也曾拥有过类似的磁场发电机。
此前的科学共识认为,月球在42亿年至35亿年前期间拥有相对活跃的磁场,强度接近现代地球磁场。然而,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减弱,并一直保持低能量状态。尽管已有一些关于月球古磁场强度的数据,但这些数据主要集中在30亿年前,对于月球磁场中晚期的演化情况,科学界一直缺乏足够的了解。
审稿人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对提升人类对月球磁场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六号任务不仅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还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随着对这些样品的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家必将在月球乃至宇宙探索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人类认识宇宙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