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士康——全球消费电子代工巨擘,其形象在公众眼中已悄然转变。不再只是苹果产品背后的“组装工厂”,富士康在掌舵人刘扬伟的带领下,正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频频试水,意图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富士康的雄心壮志并非一帆风顺。近日,本田与日产宣布业务统合的消息震惊业界,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了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外部挑战。这一决定背后,竟隐藏着富士康的身影。《日本经济新闻》等日媒披露,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对日产虎视眈眈,试图通过收购日产股份来插手其经营。
鸿海集团电动车首席策略官关润,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在离开日产加入鸿海后,被赋予了实现电动车市场40%市占率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KPI,关润将目光投向了老东家日产,希望通过向日产出资,获取制造经验和全球销量。然而,这一计划被日产和本田察觉,两家公司迅速采取行动,决定合并以共同抵御鸿海的威胁。
日产与本田的合并,不仅是对鸿海野心的回应,也是日本车企在面对行业转型和外部竞争时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日本企业历来注重内部整合和抱团互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丰田日产“不激烈价格竞争”,到如今的汽车行业内卷严重,日本车企逐渐将联姻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
回顾富士康近年来的造车之路,可谓充满坎坷。从早期的北汽合作、收购安泰电业,到与吉利、裕隆等汽车制造商的接触,富士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尝试屡屡受挫。尽管如此,富士康并未放弃造车梦,反而越挫越勇,不断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刘扬伟接任富士康董事长后,提出了“3+3”战略,即积极切入电动汽车、健康医疗与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抢滩人工智能、5G和半导体三大新兴技术。然而,中美纷争、苹果业绩波动以及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都给富士康的远大理想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实现电动车市场的目标,富士康需要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定比例。然而,随着电动车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竞争加剧,富士康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新能源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不断涌现,国产替代趋势咄咄逼人。
面对这些挑战,富士康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和制定战略。而日产与本田的合并,无疑给富士康的造车梦蒙上了一层阴影。未来,富士康能否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突破,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