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浪潮中,“端到端”这一概念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2024年,几乎每场与智能驾驶相关的讨论都离不开这一关键词,它仿佛成为了智能驾驶领域的通行语。
然而,技术的迭代速度总是超乎想象。正当行业还在为“端到端”的普及而努力时,VLA(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这一被誉为“端到端2.0”的新概念已悄然兴起,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新宠。
据奇瑞汽车的规划,VLA技术预计将在2026年完成大模型的构建,并在2027年实现具身智能的突破。这一消息无疑为VLA技术的落地增添了更多期待。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VLA概念的炒作与实际落地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事实上,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新概念的层出不穷,也反映了各大玩家在技术路线和投入上的不同侧重。从“端到端”到VLA,技术的进化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以理想汽车为例,其发布的“端到端+VLM”双系统架构,就展现了智能驾驶技术向多模态大模型融合的趋势。而元戎启行则预计明年推出VLA技术,并将其智驾方案搭载在魏牌蓝山上,仅需一颗Orin X芯片。
商汤绝影在AI DAY上展示的“开悟”世界模型,更是将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模型能够生成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结合,共同重建物理世界,为智能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尽管VLA技术备受瞩目,但其落地之路并不平坦。一方面,车端芯片硬件的性能限制,使得多模态大模型的部署面临挑战。另一方面,高昂的成本也让车企在选择技术路线时不得不权衡利弊。
除了硬件和成本问题,如何将端到端与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据与信息深度融合,也是车企智驾团队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这要求他们具备强大的模型框架定义能力和快速迭代能力,以应对技术路线的骤然升级和竞赛变奏。
在云端与车端的竞争中,各大车企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有的车企选择侧重云端,通过布局云端大模型来制胜未来;而有的车企则更注重车端技术的发展,试图通过提升车端模型的性能来占据市场优势。
小鹏汽车就是云端大模型路线的坚定拥护者。其通过云端大模型与车端端到端大模型的结合,实现了智驾参数量的显著提升和有效视觉感知信息量的增加。这一战略选择不仅让小鹏汽车的智驾系统能够覆盖全车系,还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筹码。
随着特斯拉FSD V13版本的发布,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再次被推向了新的高潮。面对特斯拉的强劲势头,各大车企纷纷加快了技术迭代和创新的步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留在牌桌上,谁又将黯然离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