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科学界的一项重大突破中,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马欢教授团队成功揭示了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高效利用能量的奥秘,这一发现为人工智能模仿甚至超越生物大脑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权威科学期刊《科学》上发表。
研究的核心聚焦于神经元内部的一个关键结构——线粒体,特别是其基因转录过程。科学家们发现,神经活动的增强能显著促进线粒体基因转录,进而提升大脑的能量供给效率。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教科书对于关键信号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位置及调控机制的认知,揭示了这些分子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还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活动驱动的线粒体钙信号逐渐减弱,这直接导致了认知能力的下降。为了验证这一发现,并探索潜在的解决方案,课题组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了操控实验,结果表明,提升神经活动与线粒体基因转录之间的效能,确实能够改善脑功能,并有可能延缓认知衰老的过程。
为了将这一发现转化为实际应用,马欢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系列新型靶向分子工具,这些工具能够精准地改造和增强神经活动与线粒体基因转录之间的偶联机制。在动物实验中,这些工具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小鼠的认知功能,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哺乳类动物大脑线粒体生物学发生的理解,更为对抗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可能。目前,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和药物开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前期的实验结果令人振奋,预示着这一发现有望在未来为人类健康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脑力锻炼,如思考、学习等,也被认为能够激活神经元的线粒体基因转录,从而对抗认知衰老。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保持大脑活跃对于维护认知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