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陷舆论风波的极越汽车员工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一份关于员工善后处理的方案文件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透露了一个监管共管账户的建立。此账户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和见证下,将代极越支付员工的各项费用,所需资金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注入。
一位极越员工对此消息表示:“总算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一进展意味着,备受公众关注的极越员工安置问题,或将得到妥善解决。
然而,员工的妥善安置只是极越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关于极越品牌的未来走向,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回顾极越的发展历程,其推出的两款车型——极越01和极越07,在产品层面其实并不逊色。这两款车在软硬件实力、性价比以及外观设计上都表现出色,甚至在智能化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极越之所以陷入当前的困境,既有内部管理上的原因,也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极度内卷的竞争环境所致。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极越品牌并未走向终结,仍有翻身的机会。
从产品力和口碑来看,极越的表现相当不错。极越01和极越07采用了极简、流线型的设计语言,充满未来感。特别是极越07,其维纳斯曲线的车头、溜背造型以及无门把手设计,显得整车更加优雅。这两款车还荣获了iF、Good Design和红点设计三大奖项,证明了其设计水平。
在操控方面,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的极越,机械性能出色,不输同源的领克、极氪等品牌。极越还重新设计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即JET架构,使得车辆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出类拔萃。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为用户提供了极佳的用车体验。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越的品牌力相对较弱,难以抵挡市场的冲击。特别是在20万到30万的价格区间,竞争尤为激烈,对于极越这样的新生品牌来说,无疑是一场地狱模式的考验。尽管如此,极越的销量仍在逐渐攀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产品力的认可。
放眼整个市场,包括保时捷、大众等国际车企都在裁员,本田和日产甚至传出合并的消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极越的困境,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迈向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避免的痛苦缩影。
那么,极越的未来究竟路在何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极越并未完全倒下,而是进入了所谓的“创业2.0阶段”。这一表述虽然有些含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极越并未走向死亡。在最近一个月,极越在舆论场上的曝光度前所未有,公众对其产品力和性价比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极越来说,或许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境遇。
从行业态势来看,有能力、有动机接手极越的,无疑是吉利。吉利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提出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等工作重点。今年11月,极氪与领克已经进行了战略整合,整体并入到一个新的公司。通过战略整合,吉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线的完整性,同时降低生产经营费用。
硬件上,极越基于浩瀚架构打造,本身就带有吉利血统。在智能化方面,极越也有很好的基础和口碑。如果吉利继续推进并用心操盘,持有一个处在智能化第一梯队的品牌,将会大大增强吉利体系的战斗力。对于极越品牌和它的1.3万名车主以及数千名员工来说,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最稳妥、最有益的选项。
极越汽车的故事,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行业内卷和淘汰赛的一个真实写照。尽管目前处于困境之中,但极越仍有翻身的机会。从产品、用户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极越应该拥有一个更好、更有前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