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名为极越的汽车品牌因“闪崩”事件意外走红,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此次事件不仅让极越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广为人知,也让人们开始审视其背后的故事与逻辑。
在极越之前,或许很多人对极越、极氪、极石、极弧、极星等品牌感到陌生,难以分辨。但随着极越的“出圈”,这些品牌之间的区别也逐渐清晰起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每一个品牌的崛起与陨落都似乎预示着某种趋势的变迁。
提到极越,就不得不提其背后的百度。作为科技巨头,百度在涉足汽车业务上曾有过多种尝试。一种路径是像华为那样,成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另一种则是像王兴和美团那样,作为造车新势力的投资方。然而,百度似乎并未完全满足于这两条路,而是选择了第三条——亲自下场造车,但又并非完全自主,而是与吉利联手,推出了集度汽车,后更名为极越。
李彦宏对于造车的态度曾经历过多次转变。最初,他明确表示百度不会自己造车,只会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百度开始逐渐涉足造车领域,先是与威马汽车合作,后又投资蔚来汽车。但这些尝试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威马汽车的掉队和蔚来的生死边缘挣扎,让百度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造车策略。
2021年,百度与吉利联手,集度汽车应运而生。李彦宏曾表示,集度汽车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第一时间推广到市场上。然而,集度或极越的成功,原本需要李彦宏的亲自下场和全力支持。但遗憾的是,李彦宏虽然IP响亮,却并未亲自带队,而是将重任交给了夏一平。
夏一平作为极越的掌舵人,在决策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然而,这种自主权也带来了问题。在权责关系不对称的情况下,极越在发展中出现了内耗和决策失误。近日,极越员工万字长文揭露公司内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提到的夏一平辱骂员工、自称“营销天才”等言论,更是让人对极越的管理和企业文化产生了质疑。
极越的闪崩事件不仅让人们对百度造车的前景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开始反思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模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成功造车,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更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
对于百度而言,极越的失败或许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百度在汽车业务上仍然有着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包括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这些业务虽然与造车有所不同,但都是百度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在造车领域也曾有过其他尝试。例如,百度曾有意投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但因无法接受百度团队拟出的竞业条款而未能谈妥。如今看来,如果李彦宏将砸在极越上的钱用来投资这些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品牌,或许会有更好的回报。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极越的闪崩已经成为事实,百度需要面对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调整策略,继续前行。在未来的道路上,百度或许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和掌舵人,以确保自己的造车梦想能够得以实现。
极越的失败也提醒我们,造车并非易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要想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更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涌现出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更高品质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希望百度等科技巨头能够在造车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