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新发现:月球磁场28亿年前曾“复活”?

   时间:2024-12-20 20:30:5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基于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朱日祥院士、蔡书慧副研究员等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携手完成。

通过对这些珍贵样品中记录的磁场信息进行分析,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月球的磁场强度在约28亿年前可能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反弹。这一发现与之前普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并长期处于低能量状态的观点大相径庭。此次发现的磁场信息,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数据,它不仅为理解月球磁场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为研究“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过程,对于揭示月球的内部结构、热历史以及表面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地球上的液态外核如同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产生的磁场为地球提供了保护,使其免受宇宙射线的侵害,维护了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月球在其早期历史中也曾拥有类似的磁场发电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球的磁场逐渐减弱并消失。

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实现了月背采样,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阿波罗撞击坑中采集了人类首批月背样品。这些样品的年龄被测定为28亿年,正好处于月球磁场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空窗期。因此,这些样品为研究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资料。

此前,由于样品的局限性,人们对月球古磁场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0亿年前,而月球磁场中晚期的演化过程则缺乏足够的约束。已有的数据均来自月球正面的样品,对于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情况则知之甚少。因此,关于月球磁场的持续时间、几何形态和驱动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对这些样品的研究,科学家们不仅获得了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数据,还揭示了月球磁场在约28亿年前的一次显著反弹。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月球磁场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进一步研究月球的内部结构和热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自然》杂志的审稿人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工作。审稿人指出,研究团队对人类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严谨的古地磁分析,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准的数据。其中一位审稿人甚至表示,这篇论文报告了月球古磁场在阿波罗和Luna采样任务未涉及的独特时间和地点的测量结果,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空白,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