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月球磁场演化的全新发现近日由我国科学家团队公布,这一发现基于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的样品。研究显示,月球的磁场强度在大约28亿年前曾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反弹,这与科学界之前普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31亿年前急剧减弱并长期保持低能量状态的观点大相径庭。
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人类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古磁场信息,为理解月球磁场的历史演化过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北京时间12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在线发表。
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拥有一个液态外核,其中的导电流体运动如同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产生的磁场为地球提供了保护,屏蔽了宇宙射线,维护了地球的大气层和水等生命存续的关键因素。月球也曾拥有类似的磁场“发电机”,因此,探究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过程对于揭示月球的内部结构、热历史以及表面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主要基于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球正面样品,这些研究揭示月球在42亿年到35亿年前存在一个相对活跃的磁场,强度接近现今地球磁场水平。然而,这个磁场在大约31亿年前急剧减弱,并在此后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则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的一段长达十亿年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毫米级玄武岩岩屑样品进行了磁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样品记录的古磁场强度约为5微特到21微特之间,中值为13微特。这一发现表明,月球磁场在大约28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反弹,这可能意味着月球的“发电机”在早期急剧减弱后曾重新激活。
《自然》杂志的审稿人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认为它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工作,对人类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严谨的古地磁分析,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准的数据。另一位审稿人则表示,这项研究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的空白,并首次提供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为我们对月球磁场的新认识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