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夏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始终吸引着考古界的目光。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夏文化时期标志着多元起源向一体化的重大转变,而河南则是这一探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区域。近日,2024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揭开了夏文化研究的新篇章,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为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位于周口市太康县的刘庄遗址,成为此次交流会上的亮点之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李宏源分享了刘庄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该遗址是一处从龙山文化时期延续至明清时期的聚落遗址,其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经过碳十四测年技术的验证,已确认其建造、使用与废弃的年代进入了夏代早期。这一发现,使刘庄遗址成为豫东太康县境内首座确认进入夏代早期纪年的城址,为探索龙山至夏代早期小型城址的建筑方式、空间布局及聚落形态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
与此同时,在叶县余庄遗址,考古工作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吴伟华副研究员介绍了该遗址的考古工作情况。余庄遗址规模宏大、等级高,且文化内涵丰富,遗址外围由人工挖掘沟渠、自然河道及洼地构成的环壕,内部则以墓葬和高等级居址为主。遗址内水系发达,多条河道和沟渠纵横交错。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复杂化研究,也为探索早期夏文化和中国礼制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郑州市惠济区的张砦遗址,考古工作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高赞岭馆员分享了张砦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该遗址内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至唐宋时期的丰富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发现包括一处城址的壕沟和夯土墙。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则更为丰富,包括壕沟、灰坑、房址、墓葬等。这些发现表明,张砦遗址在龙山文化晚期阶段修筑了城址,并一直繁荣至二里头文化早、中期,可能是一处承担有特殊功能的聚落。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分享了他们在豫南汝河流域和豫东涡河流域的考古新发现。在确山县竹沟河下游地区,首次调查勘探揭示了该区域史前遗址的文化内涵,为豫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和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而在太康方城遗址,经勘探确认,该遗址东南部为仰韶文化分布区,西北部则为龙山文化时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的分布区,外围还发现了宽约20米的壕沟。这些发现对于全面了解不同时期的聚落变迁,以及推进史前至夏代考古聚落和社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这些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涌现,河南在夏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这些宝贵的考古资料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夏文化时期的真实面貌,也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