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市场传来了一则令人唏嘘的消息,iCAR V23这款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因定价策略失误,错失了成为市场爆款的良机。
iCAR 03,作为该品牌另一款车型,月销量稳定在4000台左右,其设计和市场定位精准地切入了10万至15万的价格区间,为品牌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与之相比,iCAR V23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工薪阶层作为汽车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对于产品的设计和价格尤为敏感。然而,iCAR V23在市场推广上却过于依赖技术和故事,忽视了这一核心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其定价策略成为了致命的短板。
据悉,iCAR V23的新车预售价高达11万至15万,而正式起售价仅比预售价低了200元。全系车型仅配备4气囊,且未搭载L2级自动驾驶系统和360度全景影像,这些都需要额外选购,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iCAR V23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工薪阶层,他们认可iCAR的设计理念,但面对高昂的价格和不够丰富的配置,情绪价值在现实的经济压力下显得苍白无力。今年以来,随着电池包价格的骤降,磷酸铁锂电池包的采购成本已大幅下降,这使得iCAR V23的价格劣势更加凸显。
事实上,有消息称iCAR V23的401km版本原本计划定价在10万元左右,但由于订单量超出预期,品牌方过于自信地选择了与预售价相近的正式售价。然而,这一决策并未带来预期的市场反响,反而因配置不足和价格高昂而备受诟病。
经销商透露,iCAR V23在上市前区域内收获了800余台订单,但上市后价格吸引力大幅下降,最终大定的用户仅有100多人,而持续观望的用户占比高达80%。这一数据无疑是对iCAR V23定价策略失误的有力佐证。
在电动化板块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比亚迪月销量已突破50万,吉利也凭借银河E5、吉利星愿、星舰7等新车实现了销量的巨大增长。相比之下,iCAR 03虽然月销量稳定在4000台左右,但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中仍显不足。
iCAR V23的失败案例不仅是对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的不尊重,更是对市场判断的轻视。它提醒我们,为工薪阶层研发的产品必须充分考虑其经济承受能力,与他们分享市场红利,而不是与之争夺有限的资源。这一教训对于所有汽车品牌而言都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