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汽车市场中,传统燃油车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虽然外观相似,但其内在构造却大相径庭。一个显著的差异体现在对芯片的需求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传统燃油车每辆大约需要500至700颗芯片,而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数量则激增至1600颗,部分高端智能汽车更是高达3000颗。
鉴于这一趋势,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提高芯片的本地配套率作为发展的重点。近年来,重庆已有多款自主研发的芯片被应用于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中,标志着重庆在汽车芯片本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汽车芯片的“上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以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龙头企业,在转型专攻车规级芯片时,遭遇了与车企合作的挑战。汽车芯片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车企在芯片采购上极为谨慎。在燃油车时代,我国汽车芯片多依赖进口;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尽管国内芯片产业迎来了市场机遇,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然而,全球疫情导致的芯片产能下降和运输不畅,使国内汽车厂家面临严重的芯片短缺问题。这一危机为国产芯片提供了机遇。西永微电园迅速行动,组织团队与长安汽车等整车厂对接,举办汽车电子对接会,为园区内的芯片企业牵线搭桥。华润微电子抓住了这一机会,经过严苛的测试,其芯片成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现已有多款车规级功率芯片量产,并进入了重庆某主机厂的供应链名单。
重庆新能源汽车能够用上“重庆芯”,离不开多年前就开始谋划的汽车电子产业。以西永微电园为例,自2016年起,园区便致力于引入更多芯片企业,构建从品牌整机到核心部件的全产业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园区更是将汽车芯片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推进。目前,园区已成功开发出各类汽车芯片168款,其中83款已量产供应整车厂。
除了西永微电园,重庆两江新区也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汽车芯片产业。例如,从沿海地区迁移到重庆的云潼科技,已经研发了近40款汽车芯片产品,并在国内多家车企上得到应用。这些企业的加入,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芯片本地化配套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重庆新能源汽车已经用上了“重庆芯”,但整体数量仍然偏少,且主要集中在热管理、充电、座舱等区域,缺乏在自动驾驶、驱动等板块的高端芯片。对此,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表示,高端芯片的研发需要更先进的工艺和庞大的研发团队及资金投入。然而,随着重庆和全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链将不断完善,汽车芯片必将满足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推动汽车与电子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西永微电园提出了“车芯联动”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园区通过与本地车商对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重庆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园区已推动50余款汽车电子产品与车企达成采购意向,并在多个领域开展研发合作。
西永微电园还在持续完善从“芯片”到“汽车芯片”的产业生态。园区已成功引进了西南电驱等汽车一级供应商,并加快推进科博达汽车电子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同时,园区与欧洲汽车芯片龙头意法半导体和国内光电企业三安光电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全国首条8吋碳化硅衬底和晶圆制造线,以缓解国内新能源汽车碳化硅功率芯片的供应紧张问题。
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不断深化,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