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日照金山、流星雨、候鸟、樱花……该来丽江了

   时间:2024-12-23 14:05:03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jpg

冬天旅行要么就是“南方小土豆”去最冷的东北,体验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冰雪世界和火出圈的待客之道;要么就是去最暖和的海南,在阳光沙滩下享受热带才有的怡人气候。

然而,在极与极之间,还有一座城市迎来了冬季限定美景。

它本身并不是小众旅行地,但冬天反向旅行来这里,定会美得让人陌生。来看看可能你从没见过的丽江。

2.jpg

一起来看流星雨 

“追星”可能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爱好,但是一张流星雨的照片绝对能让很多对天文并不了解的普通人为此停留。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丽江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不是“艳遇之都”、“文艺之都”,而是最适合观测双子座流星雨的“追星”胜地。

3.jpg

双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每年准时出现,一般在12月的前三周,并于12日-15日到达极大值。

在理想的观测条件下,每小时理论天顶流星数可达到150颗。

相比其他流星雨来说,双子座流星雨有星体亮度大,速度适中,色彩丰富,常有火流星出现的特点,而且从傍晚开始到日出前,终夜可观测,对于“追星人”来说颇具吸引力。

4.jpg

丽江靠近赤道,海拔高,空气稀薄,天空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高,天空背景亮度弱,多个区域远离光污染,具备很好的天文观测条件。

常见的观星地点在玉龙雪山脚下、泸沽湖和高美古村。

高美古设有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里面有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可提前预约参观,也可以自带装备去到合适的地点等待观测。

5.jpg

日出的天花板

是日照金山 

适合许愿的自然神迹不只流星雨,还有日照金山。当地人的说法是,看到日照金山,能收获一整年好运。

同样是每年冬天才更有概率出现的美景。

冬季天晴少雨,气候干燥,雾气小,更容易看到阳光,且积雪厚,反射出的光线格外耀眼。

6.jpg

玉龙雪山作为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雪山,应该也是等待日照金山最舒适方便的地方。

不需要凌晨出发去很远的观景台,顶着寒风和困倦等一场日出,只需要在丽江古城内的【泊心云舍·文苑】睡到自然醒。

大概早上七点半左右走上顶层的天空之境,烈烈朝晖逐渐染红雪山的瞬间便一览无余。

7.jpg

那些褶皱与肌理在金光下越发清晰,苍劲有力,像一位老人,“古老的神山”霎时间显现出更具象的画面,心中只有震撼与敬畏。

与其说日照金山带来好运,不如说能看到可遇不可求的风景,本身就是运气。

世俗的烦恼千篇一律,哪有自然的神迹不能治愈。

8.jpg

红杉、候鸟

不是大理是丽江 

中济海的红杉,拉市海的候鸟,组成不输洱海的童话世界。

在冬日清透的阳光下,本就澄净的湖面闪着碧蓝的波光,中济海边的水杉林已经上好色。

树形如火焰,色橙红,远看毛茸茸的,微风拂过时好似轻轻扫在人心上,很适合冬天。

9.jpg

放眼往去,红蓝配色也是永不过时的黄金搭档。不怪这里是丽江本地人的后花园,日常来此露营的人不少。

对于旅居的人来说也很惬意,离古城不远,适合city walk,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当地人日常休闲放松时的生活状态。

10.jpg

拉市海是云南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丽江生命的摇篮。

每年12月至2月是拉市海的候鸟奇观季,五十多种,十万只左右的候鸟来此过冬。

这些从西伯利亚长途跋涉而来的精灵,让这片宁静的湿地焕发新的活力。

或低空滑翔,或静立水上,无不优雅可爱,习惯游人的候鸟也不怕近距离接触人类。

生物的灵动比不语的山川草木更能牵动人的情绪。

11.jpg

错过了春天

还会再花开 

在本应百花凋零的深冬,丽江还有傲雪凌霜的花朵绽放。

无论是古城内,还是市郊区的大街小巷都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冬樱花,又称云南早樱,一般在12月-2月盛放。

说不清是冬的讯号还是春的序曲,那片灿若云霞的粉红惊艳了瑟瑟凛冬,粉色的冬天绝对是特别的记忆。

12.jpg

在丽江,玉兰花花开两季。一季开在初春,春和景明,一季开在晚冬,冬雪压枝。

花如其名,高洁优雅的白玉兰盛开时色泽温润玉如,香味似兰,花托稳稳地向上托举花瓣,朵朵直立,姿态昂扬。

漫步丽江古城,总能不时察觉到暗香浮动,那定是冰清玉洁的白玉兰撩人于无形了。

13.jpg

丽江的美,是一种“天赋”。

冬天的丽江,少了许多游人和喧闹,让我们有机会走近更本真的她,特殊的时令又造就限定的风景,让遇见她的人更感珍贵。

不用刻意追随人潮,这个可能自以为很熟悉的地方,还有许多惊喜是人们不知道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