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上汽大众正酝酿着一场重大变革,以图在2026年实现国内市场的大反攻。为了这一关键目标,上汽大众正紧锣密鼓地开发三款全新车型,这些车型不仅代表了上汽大众对未来的期许,也凝聚了股东双方的全力支持。
这三款车型,内部代号分别为A、B、C,分别定位于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REEV)和纯电(BEV)市场。其中,C车是一款纯电动SUV,定位与比亚迪的元相似,其电子电气架构采用了小鹏提供的CEA架构,这一架构使得C车在智能化方面相较于大众自研的架构有了显著提升。而A车和B车则分别由上汽集团提供技术支持,A车是一款插电式混动轿车,基于荣威D7改造而来;B车是一款增程式SUV,定位中高端市场,其原型车来自上汽集团倾力打造的高端新能源车品牌智己。
上汽大众对这三款车型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为了支持C车的开发,大众不仅投资了7亿美元入股小鹏,还支付了高昂的技术转让费。而B车的开发更是体现了上汽大众与上汽集团之间的紧密合作,尽管智己S31L的研发尚未完全结束,上汽大众已经开始同步进行改造工作。A车虽然基于已上市的荣威D7改造,但产品定位预计会有一定上浮。
面对这场“二次创业”,上汽大众的内部气氛异常紧张。三款新车需要在研发阶段就向大众科技和上汽集团支付相应的开发费用,这与以往合资车企新车导入时普遍采用的分成方式截然不同。如果新车销量不达预期,上汽大众的财务压力将陡增。因此,上汽大众的研发团队正加班加点,力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新车的开发工作。
在研发周期方面,A、B、C三个新车项目从立项到量产的中间研发周期仅两年左右,相较于此前三到四年的研发周期,这无疑给上汽大众的研发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如此,上汽大众还是迎难而上,力求在2026年集中上市这三款车型,以扭转当前的市场局面。
从市场定位来看,这三款车型都进入了上汽大众过往擅长的细分市场。C车将弥补上汽大众在纯电市场中没有中低价位SUV的空白;A车和B车则分别针对上汽大众在燃油车中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行布局。以提振销量为核心目标,上汽大众的新车规划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然而,在新能源转型的大潮中,上汽大众也面临着品牌重塑的挑战。尽管新车规划以提振销量为首要目标,但构建一致的产品调性和统一的新品牌形象同样重要。为此,上汽大众正在积极筹备,力求在2030年之前完成新能源产品的布局,并推出自研的SSP平台作为“终极平台”。
在这场变革中,上汽大众不仅得到了股东双方的支持,也展现了自身的实力和决心。未来,随着这三款新车的上市,上汽大众能否实现国内市场的大反攻,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