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绕过游戏防沉迷,“4元灰产”何以畅通无阻?

   时间:2024-12-23 18:26:0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央视揭露了一条协助未成年人规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非法产业链。据报道,记者通过支付区区4元,便轻松从某“租号平台”获取了一个游戏账号,整个登录过程畅通无阻,未遇到任何针对未成年人的身份验证。

早在2021年,我国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每日的游戏时间做出了严格规定,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政策。按照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平台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确保未成年玩家在非游戏时段无法进入游戏。这一政策设计初衷良好,且在实际操作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犯罪分子却找到了新的漏洞。他们的操作手法可概括为“购买、绑定、出租”三步走:首先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盗取游戏账号;然后将账号与购买的信息进行绑定,利用特殊软件制作动态头像,以此绕过实名认证;最后将处理过的账号出租给未成年人使用。这一系列行为不仅缺德,更触犯了法律。

具体而言,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获取他人的身份证号进行账号注册或绑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而将账号出租给未成年人,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随着媒体的曝光,这一灰色产业链的一角已被揭开,相关部门需迅速行动,切断产业链,修复系统漏洞,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尽管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但犯罪分子总能找到新的方法规避监管。这引发了人们对真正有效的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思考。有人建议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虽然这一方法在部分游戏平台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存在误判和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需谨慎对待。

事实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能仅依赖技术手段。有专家指出,许多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需求,如孤独感、无助感和缺乏安全感。他们通过网络游戏来寻求一种代偿性的满足。因此,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诉求,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更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手段。

在这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孩子们必须学会与各种网络诱惑共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需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而家长和学校则应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重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