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这个在法语中寓意“十字路口”的零售巨头,其中文名称“家乐福”曾如同冬日暖阳般温暖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家乐福的名字不仅寓意着家庭的温馨与欢乐,还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名字让家乐福在中国市场迅速扎根,与无数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一度成为中产家庭购物的首选之地。
然而,时过境迁,家乐福中国如今却陷入了困境。曾经的辉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和财务状况的恶化。在电商的冲击和本土零售企业的崛起下,家乐福的生鲜品类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客流量也连年下滑。与此同时,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线上业务转型迟缓,使得家乐福的整体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就在家乐福中国陷入困境之际,苏宁于2019年毅然决然地斥资48亿元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苏宁看中的是家乐福庞大的线下门店网络和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快速补齐自身在快消、生鲜等品类的短板,实现从家电卖场向综合零售大卖场的跨越。然而,事后的发展却并未如苏宁所愿。
苏宁接手后,对家乐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给苏宁电器商品腾出空间,家乐福原本经营良好的生鲜、食品等优势品类区域被大幅缩小,导致消费者进店后发现常购的生鲜产品种类变少、品质下滑,吸引力骤减。苏宁还将家乐福的结算体系转移至南京总部统一管理,导致营收资金被大量转走,门店收支失衡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苏宁对家乐福的货款支付方式进行了大幅调整,将原本45天的账期延长至90天,并且后续支付比例还不断降低。这一举措直接打乱了供应商的资金周转计划,导致很多供应商停止供货以自保。到了2022年5月,多家核心供应商已不堪重负,纷纷停止与家乐福的合作,导致家乐福货架大面积空置,供应链瞬间断裂。
在苏宁接手家乐福后,家乐福的员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苏宁将所谓的“狼性文化”强行植入家乐福,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新增大量绩效考核指标。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极不适应,工作幸福感骤降,消极怠工现象频发。大批老员工离职,新员工招聘困难,团队凝聚力涣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运营与服务质量。
除了内部问题外,家乐福还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的崛起,将线上零售推向了新高度,分流了大批原本属于线下大卖场的客源。同时,特殊时期的到来让整个传统零售行业雪上加霜,消费者出行受限,线下消费场景遇冷。家乐福依赖的到店客流锐减,销售额断崖式下跌。而苏宁却未能让家乐福赶上线上业务的末班车,这也成为了家乐福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同行竞争方面,永辉、盒马等对手在生鲜电商、即时配送、社区团购等新兴赛道上持续发力,抢占市场份额。家乐福腹背受敌,原本依赖大卖场、传统供应链盈利的模式难以为继。而苏宁自身也因扩张过快、债务高企陷入债务危机,无暇也无力投入足够资源挽救家乐福。
家乐福败走中国,并非苏宁单方面原因所致。但苏宁在收购后的一系列经营决策失误无疑加速了家乐福的衰败。这一案例为零售行业并购整合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跨业态、跨文化整合中,需要深入洞察、精细规划、尊重差异,才能实现真正的协同效应。否则,即便巨头联姻,也可能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