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尾声,汽车行业的波澜再起,极越汽车的解散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
在供应链上,极越的解散留下了巨额欠款,成为了悬在供应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导致采购成本激增,压力沿着供应链向上传导,主机厂亦难以幸免。
资本市场上,极越的解散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据传,百度对极越早有不满,而吉利则选择急流勇退,重新审视自身的品牌体系。这一事件让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消费者市场方面,极越的解散让众多购车者心生疑虑,他们纷纷涌向头部品牌,尾部车企的日子愈发艰难,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销量和财务状况成为了衡量新势力车企的重要标尺。
回顾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历程,从2014年的风起云涌,到如今的优胜劣汰,资本的要求愈发严苛。盈利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市场前景,每一项都不可或缺。
哪吒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早期探索者,如今也陷入了困境。CEO的离职、创始人的重掌帅印,都难以掩盖其面临的重重困难。欠薪、裁员、闭店,负面新闻接踵而至,哪吒的未来之路充满了未知。
哪吒汽车的起点并不高,其前身合众新能源在浙江省桐乡市悄然成立。创始人方运舟,虽然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但哪吒汽车早期却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然而,哪吒汽车却凭借明确的战略和立足“B端+低端”市场的策略,成功切入了网约车市场,并在二三线城市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这种策略也带来了问题。哪吒汽车的产品力优势并不明显,主要靠低价获取市场份额。这也让消费者对哪吒汽车产生了“低端车”的刻板印象,其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2022年,哪吒汽车虽然销量达到了15万辆以上,但净亏损却高达69.19亿元,平均每卖一辆车就要亏损近4.6万元。此时,哪吒汽车的品牌IP“哪吒”也遭到了质疑,被认为“太幼稚”。然而,哪吒汽车却凭借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成功将“哪吒”IP打造为了自身的独特标签。
哪吒汽车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坎坷。在资金最为困难的时候,张勇几乎成了“永动机”,连续见了不下200个投资人,但收获却寥寥无几。为了筹集资金,哪吒汽车不得不采取了增配降价的策略,成功在新能源C端市场撕开了一道裂口。
然而,哪吒汽车的崛起并未持续太久。随着竞争的加剧,哪吒汽车在中高端市场的转型遭遇了失败。哪吒S和哪吒GT两款中高端车型并未如预期般火爆,反而让哪吒汽车陷入了价格混战,销量惨淡。
哪吒汽车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内部矛盾如暗流涌动,资方提出的控制车型数量、节约营销和研发成本的建议被束之高阁。哪吒汽车的营销费用高企,自研自驾团队的庞大开支,以及在售车型方案由多家不同供应商提供且互不兼容的现状,让哪吒汽车的产品策略显得混乱无序。
如今,哪吒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裁员、停工、欠款等消息不断传出,哪吒汽车陷入了资金短缺、缺少配件、工厂停工、订单减少、融资不顺的恶性循环之中。哪吒汽车的未来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哪吒汽车并未放弃。在张勇下台,方运舟兼任CEO后,哪吒汽车开始了“二次创业”。公司目标明确:全力推进IPO,拓展海外市场,力争在2-3年内实现销量内外各半,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整体盈利。
然而,哪吒汽车的IPO之路依然扑朔迷离。在困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哪吒汽车的IPO前景并不明朗。同时,哪吒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哪吒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威马、高合等车企也接连出现问题,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应从中警醒。盲目追求高端、频繁发布新车型并不能真正抢占市场,品质才是产品的王道。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洗牌出清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未来几年,又将有一批车企倒下。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十年的“闹海”者,市场将给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