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店以一种近乎“隐秘”的姿态悄然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之中,与零售行业的传统高调作风大相径庭。无论是实体店铺还是电商平台,都倾向于将自身置于人流与流量的最前沿,而微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其电商业务深藏于微信生态的内部。
在微信的庞大体系中,微信小店没有独立的入口,用户无法通过直接搜索找到它,即便是在电商狂欢节“双11”期间,微信也显得异常冷静,这与其它平台的热烈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微信对电商的定位,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它既不同于淘宝的货架模式,也不同于抖音的内容驱动模式,而是更接近于大洋彼岸的谷歌。
微信小店的存在,最初是通过一次送礼物的功能更新而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然而,当人们试图深入了解并体验这一功能时,却发现难以找到其入口。微信小店没有像淘宝那样的主站页面,用户只能通过视频号、搜一搜或分享链接等间接方式进入。这种低调与隐秘,在腾讯的产品历史上并不多见,腾讯以往更倾向于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来推广其产品。
腾讯在电商领域的态度显得尤为克制,不仅入口隐秘,还置身于电商大促的喧嚣之外。腾讯高管曾解释称,微信视频号的营销转化与“双11”节点并无强相关性,视频号更多地被视为一个流量平台。微信电商的理念,与现有的电商平台有着显著的差异,它既不具备淘宝、京东那样的货架式电商特征,也不倾向于快手、小红书的内容电商模式。
微信电商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生态化”与“原子化”。今年8月,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标志着微信电商不再局限于视频号,而是成为了整个微信生态的一部分。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搜一搜等微信生态内的主要入口都被打通,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电商网络。微信小店虽然没有直接的入口,但微信生态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其入口。
张小龙曾提出“商品信息应该成为一个原子化交易组件,能自由地在微信里游走”的观点,这一理念与谷歌电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谷歌电商同样隐藏在谷歌生态内部,用户通常只能通过谷歌搜索广告进入商品页面。谷歌电商曾有过独立的APP“Google Shopping”,但后来被下架,彻底融入了谷歌生态之中。
谷歌电商与微信电商在某些方面相似,但也有所不同。谷歌电商的订单大多跳转至其他电商平台完成,而微信电商则更倾向于在微信生态内完成交易。谷歌电商近年来逐渐减轻了对交易的直接参与程度,更像是一个导购平台,通过流量变现实现盈利。这与微信将视频号视为流量平台的理念不谋而合。
谷歌电商生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立站。独立站是指品牌官网或官方商城APP,欧美消费者习惯于从品牌官网下单,独立站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高达2-3成。谷歌通过搜索广告、YouTube广告等技术手段,以SaaS方案的形式帮助商家在谷歌上开店。微信生态中的小程序电商,与谷歌的独立站业务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成为了各自生态内电商的关键一环。
微信电商与谷歌电商在形式、理念和动机上都存在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通过电商业务来增强广告业务的盈利能力。腾讯近年来逐渐从广告主转变为广告商,广告收入在业绩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微信电商的发展,与广告业务相辅相成,为腾讯开辟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尽管腾讯和谷歌在电商领域都曾屡战屡败,但这次微信电商的尝试,似乎有着不同的结局。腾讯过去的电商努力大多是在与对手进行同态竞争,缺乏优势。而这次,腾讯似乎在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中国的独立站市场。尽管国内独立站并非主流,但随着商家对降本、降低平台依赖以及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微信小店凭借其私域流量的优势,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