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风靡一时,众多消费者习惯于在购买商品前参考这些测评视频,以期避免“踩坑”。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测评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却日益受到质疑。
魏飞,一位00后的年轻人,最近两次在测评博主的推荐下购买的“管道堵塞疏通剂”却都让他失望不已。这些产品的价格不仅比超市里的同类产品高出许多,效果也远不及博主测评时展示的那么好。魏飞无奈地将这些产品扔进了垃圾桶,感叹自己交了“智商税”。
事实上,像魏飞这样因信任第三方测评而遭遇失望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浙江女孩林静也曾在博主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生发喷剂,但使用后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价格还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贵。经过与同样购买过该产品的网友交流,林静才发现自己可能被骗了。
第三方测评原本应该是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客观的商品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然而,如今却有不少测评博主为了牟利,与商家合作,将测评变成了带货的潜在模式。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市场上的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但准入门槛低,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细分市场的爆发,第三方测评行业逐渐暴露出更多问题。不少博主因为测评过程和结果的不客观而饱受质疑,甚至出现“翻车”现象。一些消费者在按照测评博主的推荐购买商品后,却发现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博主被指测评不专业,背后实则是在带货。
更令人担忧的是,第三方测评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些MCN机构在接受品牌方的委托后,会策划并制作测评视频,通过剧情植入、口播、专业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这些机构还能根据品牌方的需求,定制具体的测评内容,包括挑选竞品进行对比,以体现产品的优越性。一些博主甚至会在测评中故意抹去不利于产品的数据,只展示产品的优点。
除了“商测一体”的套路外,博主在测评中“踩一捧一”也成为行业痛点。一些博主为了推荐自己的合作品牌,会故意贬低其他同类品牌,以此诱导消费者购买自己所推荐的商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品牌的利益,也误导了消费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针对第三方测评行业的乱象,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出手整治。江苏省近日发布了“第三方测评”合规指引,对涉及第三方测评的普通博主、广告发布者、网络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等进行合规提示。这一举措旨在规范第三方测评行业的行为,提高测评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法律专家也指出,第三方测评市场乱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准入门槛,导致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建议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或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或资质。同时,对于故意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测评博主,应该依法追究其责任,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在选择第三方测评时也需要更加谨慎。他们应该选择那些信誉良好、专业性强、测评过程透明的博主和机构,避免被虚假测评所误导。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盲目相信测评结果,而是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