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赛道拥挤,谁将率先跳出同质化包围圈?

   时间:2024-12-25 20:15: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领域的浪潮中,12月中旬成为了各大AI大模型厂商竞相发布新成果的高光时刻。先是智谱,作为大模型领域的六小虎之一,宣布完成了高达3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紧接着,字节跳动推出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而快手也正式上线了可灵1.6版本。

如果说2023年标志着大模型技术的元年,那么2024年则被视为AI应用落地的重要一年。从深度推理技术的崛起,到AI Agent成为新的风口,再到多模态模型的层出不穷,AI产品的迭代速度之快,让人几乎忘记了从爆发至今,国内AI领域的发展还不足两年时间。AI领域的一年进步,相当于人间的十年变迁。

然而,尽管被视为互联网级别的变革产品,AI至今仍未迎来真正的爆发时刻。上半年,算力还是国内讨论大模型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百模大战如火如荼的那段日子,通过增加参数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是许多领先大模型的共同策略。但从今年开始,国内外大模型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特别是下半年,大厂推出新大模型的消息越来越少。这并不意味着百模大战即将结束,而是各大厂商开始意识到,随着行业的快速迭代,仅靠提升算力和参数规模已难以真正超越竞争对手。

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营需要巨额的算力和资金投入,这种投入需要持续进行,对于目前尚未找到成熟商业模式的厂商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以字节跳动为例,据报道,仅在2024年,字节在AI领域的投入就达到了800亿元,几乎相当于BAT三家公司资本开支的总和。而其2025年的资本开支更是惊人,预计将达到1600亿元,其中约900亿元将用于AI算力的采购。

即便是ChatGPT,也一直在为算力紧缺所困扰。据报道,微软为了给ChatGPT和新版必应提供更好的算力,耗资数亿美元,使用了上万张英伟达A100芯片打造超算平台。微软还在Azure的60多个数据中心部署了几十万张GPU,用于ChatGPT的推理。

然而,从长远来看,算力并不能构成真正的护城河,它更多体现的是硬件层面的核心竞争力。谁的算力更强,训练语料更丰富,谁的模型表现就更好。但算力依赖于GPU性能和数据中心建设,训练语料依赖于公开的数据集,两者最终都取决于经济实力。谷歌内部在讨论如何应对ChatGPT时,曾有工程师表示,谷歌和OpenAI都没有真正的护城河。即使谷歌全力投入,也可能赢不了这场AI竞赛。

目前国内大模型的现状也印证了这一点。各公司的模型虽然强弱不一,但核心功能普遍同质化,替代品众多。一个新功能推出后,很快就会被其他厂商追上。例如,Kimi最初虽然依靠长文本功能成功进入了国内AI大模型的第一梯队,但如今长文本已成为大多数AI搜索产品的基本能力。

随着AI领域的焦点从“模型层”转向“应用层”,各家厂商开始探索AI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然而,同质化问题仍然是AI产品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例如,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发布时,媒体声势浩大,但就在两天前,Kimi才刚刚发布了针对基础科学领域图片理解和推理能力的Kimi视觉思考版。

在技术上难以形成护城河的情况下,从应用场景角度进攻能否找到破圈点呢?大模型始终是个底座,要想真正看到爆发点,必须让AI与普通人产生强关联。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能否出现杀手级别的应用,将是决定各家胜负的关键。李彦宏也曾多次强调,“没有应用,基础模型一文不值。”

然而,目前AI应用的发展还远未达到能够催生出下一个iPhone时代的程度。尽管AIGC技术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如快手与知名影视工作者合作,用可灵生成电影短片,以及在独立游戏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整体上AIGC仍处于发展阶段,生成内容的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硬件端,以手机大模型为例,也出现了同质化的情况。目前AI手机在AI体验上的主要变化集中在语音交互、图像处理和通话增强上。几乎所有头部手机厂商都在对语音交互进行升级,号称要将之前的语音助手打造成更智能的AI Agent。然而,正如创新工场联合CEO汪华所言,现在AI才出来一年半的时间,就指望AI的产品形态被探索出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AI应用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亟需看到AI技术能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模式。随着大量资金涌入AI领域,投资者对AI项目的回报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AI企业能够尽快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然而,目前AI产品的盈利模式仍然有限,主要是付费订阅和广告。对于对话类AI产品来说,赚钱确实有一定压力。

尽管豆包的用户规模在过去几个月有所增长,但和其他AI对话形态的产品一样,其在使用时长、打开频次及商业化潜力上仍不够理想。字节管理层判断AI对话类产品可能只是AI产品的“中间态”,长期更理想的产品形式可能需要更视觉化的用户体验、更低的用户使用门槛。因此,字节已经提升了即梦的产品优先级,尝试用新的路径打造AI时代的“抖音”。

尽管如此,只要有活跃的用户和可持续的使用价值,AI对话类产品的重要性就仍然存在。事实上,纵观目前其他对话类产品,字节的友商们也并不急于将对话类AI当作商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副总裁在谈及生成式AI的商业场景时就曾表示,要先满足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商业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