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约车臭车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一位市民在与朋友聚餐时抱怨,冬季打车时频繁遭遇臭车,甚至产生了购车的念头。这一经历并非个例,众多乘客都反映冬季打车时遇到臭车的概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乘车体验。
冬季,由于气温低、车窗紧闭,微生物和它们分解有机物形成的分泌物在车内积聚,形成了复杂且难闻的气味。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不仅要忍受寒冷,还要面对这股令人不适的臭味,可谓是苦不堪言。脱口秀演员赵晓卉曾在节目中调侃道,有些网约车内部的气味甚至能闻出前几任乘客的故事,形象地描述了臭车的严重程度。
为应对这一问题,滴滴出行在全国范围内上线了“拉黑异味车”功能。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如遇异味车,可通过滴滴App操作,在未来12个月内不再乘坐该车辆。同时,滴滴还通过司机宣教和播报等方式,提醒司机注意开窗通风和保持车内卫生。
滴滴还在多个城市推出了“清新车同城PK赛”活动,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司机提供优质服务。然而,这些措施在司机群体中引发了争议。许多司机认为,平台抽成过高是导致臭车问题的原因之一。他们表示,由于抽成比例高,不得不长时间跑车以维持生计,导致个人卫生和车辆清洁无暇顾及。
一位广东司机在滴滴官方账号下留言称,如果能保证高收入,他愿意让车内充满香气。他表示,由于平台和公司抽佣高,一天要跑十几个小时,三天不洗澡都很正常,因此车上异味大。这位司机的经历并非孤例,许多司机都表示,长时间跑车导致身体疲惫、个人卫生无暇顾及,是臭车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台抽成问题一直是网约车行业的痛点。尽管交通运输部曾开展过“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要求平台公布抽成比例上限,但仍有不少司机反映抽成规则不透明、抽成比例偏高等问题。有报道称,在济南、成都等地,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抽成普遍在27%-29%之间,甚至更高。
这种高抽成模式不仅损害了司机的利益,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司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长时间跑车,导致身体疲惫、服务质量下降,甚至产生臭车等问题。而平台则将低成本的损失转嫁给司机,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臭车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约车平台却越来越赚钱。以滴滴为例,尽管经历了两年的低谷期,但今年第三季度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26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司机抽成的不断走高。
针对臭车问题,有网友提出,平台应给予司机更多实际支持,如定期检测车辆、发放清洁补贴和降低派单抽成等。这些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臭车问题的发生,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而单靠拉黑异味车和培训司机等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难以彻底解决臭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