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于今年5月的公布,一个旨在填补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监管空白的法规框架正式浮出水面。这一政策不仅细化了退费标准,还明确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与监护人之间的责任划分。然而,伴随着这一新规的出台,一个名为“职业退费人”的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同时,与之相关的骗局也悄然兴起。
小瑞(化名),一位自称为游戏等平台职业退费中介的年轻人,揭示了这一行业的内幕。起初,他因成功为弟弟申诉退回在游戏平台上的部分充值费用,而意外踏入了这一领域。他坦言,游戏退费这一行虽然看似成本小、利润高,但实则充满了变数。小瑞强调,真正能做到全额退费的情况并不多,而那些声称能够全额退费,甚至承诺成年人也能退费的人,99%都是骗子。
李星(化名)便是这些受害者之一。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退费成功的经历后,便心动尝试,结果被骗取了300元的服务费。这些骗子通常会使用伪造的退费成功截图,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引流,将潜在客户引导至微信,再以“法律咨询”或“法务”的身份,诱骗消费者支付服务费,最后却玩起了失踪。
澎湃新闻的调查发现,这些骗局往往以“法律咨询”公司的名义进行,这些公司实际上并不具备提供法律服务的资格。它们通常会在电商平台或社交平台上设立店铺或账号,承诺能够帮助消费者成功退费,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然而,这些公司往往没有专业的律师团队,甚至其所谓的“法务”人员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
小瑞还透露,由于正式律师咨询和开庭费用较高,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在网络游戏上的高额充值时,往往选择寻求这些非专业的退费中介帮助。这也为这些骗局提供了可乘之机。他建议,如果资料齐全,家长其实可以自行向游戏公司申请退费,而无需支付额外的中介费用。
不仅如此,这些骗局还呈现出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特征。骗子们通过伪造退费成功的案例,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大肆宣传,吸引潜在受害者的注意。一旦有人上钩,他们便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支付服务费,并在收到钱款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指出,职业退费人作为一种职业行为,本身并无不妥。然而,在现实中,这一职业却常常被用作诈骗的噱头,成为了电信诈骗的一种新变种。他建议,消费者在面对这类服务时,应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事实上,这些骗局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还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体系。一些受害者因被骗而心生怨恨,对游戏公司和整个社会产生了不信任感。这不仅不利于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防范这类骗局,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这些非法中介和骗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能促进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那些已经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应积极寻求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维权成本可能较高,但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有效打击这些骗局行为,保护更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陷阱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