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冲浪者小雷发现了一个颇引人注目的现象: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评论区似乎变成了许愿池,尤其是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的“省钱秘籍”帖子下方,聚集了大量渴望消费降级的年轻人。
这些评论往往冗长且重复,对于寻找乐趣的旁观者而言,它们无疑破坏了阅读体验。小雷本人也曾在一次麦当劳优惠活动的帖子下跟风许愿,结果却令他大吃一惊。当他尝试在抖音上购买同样套餐时,发现价格竟比其他人高出不少。更令人费解的是,使用不同手机设备的他,在同一平台看到的套餐价格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一现象引发了小雷对大数据算法的深入思考。他意识到,自己作为消费者,可能一直在被算法“暗中观察”,并根据其分析结果被给予个性化的定价。这种价格歧视不仅限于外卖平台,更延伸至机票、酒店预订等多个领域。小雷亲自测试发现,使用苹果手机在平台上预订酒店时,价格普遍高于安卓手机,有时差价甚至达到一两百元。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年轻人们开始觉醒并寻求对策。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大量“哭穷”评论,试图通过反向操作来驯化算法。例如,在优惠帖子下方频繁表达“太贵买不起”、“不打算购买”等观点,以期望影响算法推送。有报道称,一名年轻人通过不断评论“机票太贵买不起”后,机票价格竟然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幅度超过2000元。
除了订酒店和机票平台外,外卖平台也成为了年轻人们“攻略”的重点。他们通过发布诸如“要卸载软件”、“真的生气了”等评论来索要优惠券。一些人甚至发现,卸载软件后重新下载能获得更多红包。然而,这些手段是否真的能够左右平台给消费者设定的“人设”仍存疑。
尽管缺乏确凿证据支持这些评论与降价之间的直接联系,但年轻人们仍在努力尝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并希望引起平台的重视和改变。在这场与算法的博弈中,他们或许无法完全掌控局面,但他们的声音和行动正在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