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伴随而来的是,有关游戏消费的纠纷与投诉数量急剧上升,其中,“租号”行为成为了不少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机制的新手段。
在寒暑假等家长难以全天候监管的时段,部分未成年人通过租用成年人游戏账号的方式,轻松绕过原本旨在限制游戏时间的防沉迷系统。这一现象的背后,既反映出部分家长监护责任的缺失,也暴露出部分网络平台在监管上的松懈与故意“放水”。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等验证手段已相当完善,足以有效识别用户身份。然而,为了追求用户增长、活跃度提升及业绩增长,一些网络平台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甚至故意为未成年人留下“后门”,使其得以绕过防沉迷机制,无限制地玩游戏、购买装备。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让家长的钱包成为了牺牲品。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将出租、出售游戏账号发展成为了一门黑色生意,公然挑战网络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更改程序,协助未成年人进行人脸识别,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可能触及刑事犯罪的边缘。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已下发相关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实名注册登录。同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服务。这些规定为打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然而,尽管相关规定已经明确,技术手段也已成熟,未成年人租用成年人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不禁让人反思,如何在技术之外,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管机制,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对此,家长作为孩子的首要监护人,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教育。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尽到自身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用户身份验证,防范未成年人借用他人账号进行游戏。对于出租、出售账号的行为,网络平台应采取冻结、注销等严厉措施,以儆效尤。
只有家长、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让防沉迷系统真正发挥作用,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避免他们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