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每当节假日临近,关于机票价格高昂的抱怨声便不绝于耳。网友们纷纷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发帖,以近乎统一的口吻表达对机票价格的不满:“机票太贵,不去了,涨价这么多,真是让人失望。各大航空公司,你们太过分了,劝你们识相点,再涨价我就卸载APP!”这样的言论在评论区中比比皆是,看似愤怒中夹杂着讽刺,实则是年轻人们试图通过一种迂回的方式来争取更优惠的机票价格。
这些讨论被不少年轻人视为一种“许愿池”,他们希望通过这种“伪装”来“反向驯化算法”,从而避免被平台“杀熟”,获取更优惠的机票、酒店及景区门票等。甚至在外卖平台和电商平台上,也能看到类似的“哭穷”帖子,用户们纷纷表示“点不起”“买不起”。
一些用户声称,通过发帖“哭穷”和批评,他们成功获得了机票价格的下降。例如,有网友发帖后,发现目标航线的机票价格降低了数百元,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并鼓励大家继续尝试。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许多用户发现,尽管他们不断复制粘贴类似的评论,心仪航班的价格却毫无变化,甚至持续上涨。
对于这种行为,业内人士指出,评论只是用户行为数据的一部分,无法构成完整的用户画像。所谓的“反向驯化算法”带来的改变相对有限,只能影响平台的商品和商家推荐顺序,而无法改变上游的定价。换句话说,上网“哭穷”带来的降价可能只是一种巧合,机票价格的真正决定因素在于其定价机制和波动因素。
以购买机票为例,航空公司拥有定价权,机票的价格体系与收益管理密切相关。为了保证航班收益覆盖成本,航空公司会根据客座率、供需关系、运力、天气、时间等多个因素来调整机票价格。这意味着,在假期等需求高峰期,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价格通常会上涨。
航空公司与OTA平台之间的数据并不直接对接,而是由航信系统控制。航空公司将座位价格上传至航信系统,OTA平台再下载这些信息。由于机票价格实时变动,OTA平台通常会选择缓存处理来降低成本,这导致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和库存可能不同。
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可能会发现,使用不同的手机或账号搜索机票时,价格会有所不同。这引发了关于大数据“杀熟”的讨论。然而,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信息,进行价格歧视的行为。而航空公司的动态调价是基于市场需求的正常反应,与价格歧视有所不同。
至于OTA平台下发的优惠券,虽然可能改变了成交价格,但并不一定构成价格歧视。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平台在合理期限内对新用户开展优惠活动,以及根据交易相对人的实际需求实行不同交易条件,都是正当行为。
因此,对于用户来说,所谓的“哭穷攻略”可能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降价效果。机票价格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供需关系、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策略以及OTA平台的缓存处理机制等。用户应该理性看待机票价格波动,并寻求更合适的购票方式和时机。
面对用户对于机票价格的关注和抱怨,平台方也应该加强透明度,解释价格变化的原因,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和定价机制。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优惠活动和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