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价格战、淘汰赛此起彼伏,各大车企在“内卷”中奋力前行,在重压之下寻求创新与突破。回顾这一年的汽车产业,通过几个核心关键词,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风云变幻与行业热点。
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汽车产销量实现了双增长。据中汽协最新数据,1至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已高达40.3%,即将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一数字背后,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其认可度的显著提升。
今年的汽车市场,不仅传统车企加入了价格战,合资车企和豪华品牌如BBA等也纷纷参战,部分车型降价幅度之大令人咋舌。例如,曾经售价15万左右的丰田卡罗拉,最低价格已降至7.98万元;电动版MINI的最低价格也降到了14.88万元。这种价格竞争虽然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同时也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价格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车企利润的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车企不得不向一级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或采取延期支付等措施。这种压力层层传递,最终可能导致位于供应链末端的供应商无法承受而退出市场。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已经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何平衡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主品牌在今年的汽车市场中表现抢眼,市场份额再度攀升。中汽协数据显示,1至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590万辆,同比增长22.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1%,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9.3个百分点。其中,比亚迪表现尤为突出,吉利、奇瑞等紧随其后,造车新势力如理想、问界、零跑等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自主品牌整体上扬的背后,是其在电气化、智能化新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然而,市场的竞争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车企如高合汽车、哪吒汽车等,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陷入了困境。高合汽车在春节假期后复工首日就传出停工停产的消息,哪吒汽车也遭遇了销量下滑、降薪、裁员等困境。极越汽车的“闪崩”更是令人震惊,从高调亮相广州车展到原地解散,仅仅数月之间。这些车企的遭遇,无疑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业务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数据显示,1至11月,汽车出口已达到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占总销量的19.1%。然而,随着出口量的增加,针对中国汽车的关税壁垒也日益增多。加拿大、美国、欧盟等地纷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附加税或反补贴税,给中国车企的出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中国车企并未因此退缩,而是积极寻求本土化策略,通过在欧洲建厂、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来规避关税壁垒。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电气化、智能化技术上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开始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吉利与雷诺的合资等,都显示出外资车企对中国汽车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反向合资的合作模式,不仅为中国汽车品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推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