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谢类疾病的庞大版图中,糖尿病与高血脂长久以来占据着公众视野的焦点。医药界与资本力量对此类疾病的关注,催生出诸如司美格鲁肽和英克司兰钠注射液等重磅药物,这些产品不仅推动了医药市场的繁荣,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里,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这一同样影响广泛的代谢病,却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长达十年未有新药问世。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在中国的患病率持续攀升。据统计,2020年,国内已有约1.8亿人饱受此病困扰,预计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4亿,且患者年龄层日益年轻化。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治疗手段的更新显得尤为迫切。
长期以来,痛风的治疗并非无药可医,但现有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战。非布司他作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的代表药物,自2013年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不俗,然而,集采政策的实施导致其价格骤降,市场份额也随之缩水。更为关键的是,非布司他虽能有效降低尿酸水平,但约40%至60%的患者无法达到预期疗效,且存在心血管死亡、肝毒性和皮肤过敏等安全隐患。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卫材旗下的多替诺雷片终于获批在中国上市,为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多替诺雷通过选择性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临床试验显示,多替诺雷在治疗24周后,血尿酸达标率显著高于非布司他,且长期使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多替诺雷的成功上市,不仅填补了痛风治疗领域的空白,更揭示了URAT1靶点在新药研发中的巨大潜力。自URAT1靶点被发现以来,已有数十款相关药物进入研发或上市阶段,成为高尿酸血症/痛风药物研究史上的热点。然而,这一靶点的药物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的苯溴马隆因肝毒性问题而退市,随后的雷西纳德也未能逃脱安全性的质疑。
尽管如此,医药界并未放弃对URAT1靶点的探索。在多替诺雷之后,国内多家药企纷纷入局,恒瑞医药、璎黎药业、信诺维和新元素医药等企业均在URAT1抑制剂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新药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优点,更在结构和安全性上进行了优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除了URAT1抑制剂之外,针对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金赛药业和三生国健等企业正在探索靶向IL-1家族的治疗策略,旨在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这一新策略的出现,为痛风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