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依旧如火如荼,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回望两年前,ChatGPT的问世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彼时,人们对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潜力惊叹不已,却未曾预料到,短短两年间,人工智能已以多种形式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并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年里,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在模型端和应用端取得了显著进展,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
在模型端,OpenAI曾一度被视为行业的领头羊,但随着时间推移,其领先优势逐渐受到挑战。2024年中,OpenAI发布了GPT-4o,作为一个原生多模态模型,GPT-4o在发布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后续产品如o1和o3,虽然技术上有所突破,却未能像ChatGPT初现时那样带来震撼性的体验。高昂的成本也让OpenAI的新模型难以被广泛接受。据测试报告显示,使用o3完成一项任务的成本甚至高于人工解决相同问题的费用。
与此同时,其他AI企业的大模型研发进展迅速。Anthropic推出了Claude 3系列,并在短时间内多次升级,实现了全面性能提升。meta推出了Llama 3.2 AI模型及其量化版本,谷歌的Gemini也在快速迭代,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场景中。在国内,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大厂以及新兴的“六小虎”们同样不甘示弱,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如Kimi的o1就对标了GPT-o1,在深度思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随着OpenAI新模型的惊艳度下降,其市占率也随之降低。据调研数据显示,与2023年相比,OpenAI在闭源模型中的企业市场份额从50%降至34%,丢失的市场份额主要被Anthropic和谷歌占据。
在应用端,2024年成为了AI应用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数据显示,1-8月全球AI应用下载量同比增长26%至22亿次,内购收入激增51%至20亿美元。ChatGPT在收入榜、下载榜与活跃用户榜均位居首位,而Chatbot应用、图片编辑应用以及AI陪伴应用也成为了下载榜的热门选择。其中,以Character.AI和Talkie AI为代表的陪伴式AI产品用户黏性极高,平均每日会话次数和每次会话时长都远高于ChatGPT。
除了面向大众的成熟应用外,人工智能还在医疗、教育、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医疗机器人、生物医学影像、数字疗法等新技术已经应用于尖端治疗中;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助手、沉浸式学习体验等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能源领域中,负责调配管理与优化、故障预测与维护的智能系统也已经投入日常使用。
随着AI应用渗透率的提升,商业化也随之起步。在C端市场,AI应用大多采用订阅制变现方式,价格相对统一。而在B端市场,由于有了云服务的经验,按Tokens/API接口调用次数收费成为大多数大模型厂商的选择。中国云厂商之间的大模型推理算力价格战已经打响,每token的价格不断创下新低。
在AI应用的商业化进程中,如何提升企业客户最关心的模型能力和效果,成为AI大厂们需要面对的核心命题。随着基础模型的优化和算力芯片的迭代,B端的AI商业化竞争将逐渐加剧,但在这场不得不打的价格战中,只有真正具备实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