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初的交替时刻,吉利集团掌舵人李书福率先发表了新年寄语,为汽车行业定下了“穿越周期,韧性成长,稳健前行”的基调。他呼吁业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迎接充满挑战的2025年。
李书福的致辞中透露出一种务实的态度,既无盲目乐观的言辞,也未见激进豪言,更未提及前路艰难的警示。他强调,新的一年里,汽车行业需做好应对风雨的准备,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未知的挑战。这预示着,对于所有参与汽车产业发展的组织和个体而言,2025年将是一个需要更加紧绷神经、竞争更加激烈的年份。
回顾2024年,以旧换新的政策力度空前,补贴申请量突破500万份大关,其中报废和置换申请分别超过244万和259万份。在销售代表的频繁催单下,下半年的汽车消费市场持续攀升,但这一政策红利已近乎枯竭。
面对政策红利的消退,车企们普遍希望以旧换新的政策能够持续。然而,无论是从政策制定者的意愿,还是从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来看,这一愿望实现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即便有车企愿意自掏腰包发起价格战,也难以重现2024年的盛况。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透支后的市场潜力面临考验。
在2025年的汽车市场中,独领风骚的品类产品将越来越难觅踪迹。小米等新兴品牌在产品定义上更倾向于复制成功案例,以最快速度抢占市场。这导致热门细分市场将陷入激烈的胶着战,车企的胜败将取决于定价策略和流量获取能力。
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纯电动车的价格有望在2025年低于插电混动车型。在固态电池技术尚未成熟之前,插电混动车型尤其是增程式车型的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虽然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继续被压缩,但设计新颖、智能化水平提升的新款燃油车仍有望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智能驾驶领域,2025年将见证智驾平权的新高度。门槛较低的端到端大模型将成为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但在技术真假难辨的情况下,智驾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车企如理想汽车等,开始寻求在AI领域的新突破,试图通过多元化发展来抢占先机。
近年来,威马、天际、爱驰等造车新势力相继退出市场,留下蔚来、小鹏、理想和零跑等品牌继续奋战。这些新势力品牌不仅推动了传统汽车产业的变革,还在产品定义、营销方式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随着小米和华为的加入,新势力品牌的历史使命已逐渐由这些新玩家接手。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雷军和余承东因其卓越的流量转化能力而被誉为中国的“马斯克”。未来,小米和华为无疑将成为新的行业磨刀石,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传统车企也将成为小米等品牌的竞争对手和学习对象。
2025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安等自主品牌已跻身四强之列,而蔚来、小鹏、理想和零跑等新兴品牌则构成了新的竞争力量。国家队车企如东风、上汽、广汽和北汽也在积极布局,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华为、小米、一汽红旗和长城等品牌也组成了一个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特战队。而合资品牌方面,大众和丰田等领衔的德日美韩四国车企也将展开激烈竞争。
在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的背景下,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将更加需要团结与协作。在流量博弈中,车企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避免误伤也要防止自残。对于有志于更大发展的车企而言,只有放下成见、专注于自我提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言,在当下“无共识、不确定”的大时代里,普通人应做到“观察、等待、沉默、做事”。对于汽车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他们需要丢掉幻想,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