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大模型赛道的价格战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而新年的钟声尚未敲响,价格战却再次升级。阿里云宣布对其2024年度的第三轮大模型服务进行降价,特别是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降价幅度超过80%,这一消息无疑为市场再添一把火。
不仅如此,火山引擎在Force大会上同样放出了大招,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的价格再创新低,输入价格仅为0.003元/千tokens,这意味着用户仅需1元钱就可以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这一举措迫使阿里云对其核心模型进行大幅降价,最高降幅达90%。百度智能云更是激进,宣布旗下的ENIRE Speed与ENIRE Lite两款主打产品将全面免费开放。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市场需要充分竞争,降低成本是技术优化的结果,只有做得最好才能活下来。”在这场大模型的军备竞赛中,豆包显然想要通过价格战来占据市场先机。然而,随着字节的疯狂内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质疑声:豆包的价格真的已经触底了吗?为什么大模型要如此激烈地卷价格?未来价格还会是企业拿单的关键因素吗?
要理解大模型商家的降价策略,首先需要了解其商业模式。目前,各家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三种:基础服务(模型推理)、模型精调和模型部署。其中,基础服务是大模型最直接的应用方式,也是各大科技公司价格战的主战场。然而,降价并非毫无套路,各家在输入和输出价格上往往存在差异,这种细微的差别很容易成为企业的营销手段。
以豆包为例,其通用模型Doubao Pro-32k的输入价格虽然极具竞争力,但输出价格却与一些同行持平甚至更高。同样,豆包最新的视觉理解模型Doubao-vision-pro-32k在输入价格上也有所优惠,但输出价格依然不菲。这种双向计费的方式,使得用户在选择时不得不权衡利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标准模型推理的降价确实可以降低中小开发者的成本,但一旦涉及到更深入的模型微调和部署服务,价格就并没有那么亲民了。这两项服务一直都不是价格战的主角,降价幅度也相对有限。
事实上,各大厂商之所以在基础服务上大打价格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用户和市场的关注。以字节跳动为例,虽然在大模型领域起步较晚,但自今年年中以来,便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热度制造,成功吸引了市场的眼球。豆包不仅在B端市场通过降价让利意图明显,在C端市场也同样全力以赴。
然而,尽管豆包在投放广告上不计成本,用户活跃度却依然不尽如人意。据内部反思,豆包目前的用户活跃度和使用时长增长幅度并不显著,这构成了该类产品的隐形天花板。因此,字节管理层认为,更低门槛、更多模态的产品形式可能更具落地可能,这也是豆包将部分重点放在视频模型上的本质原因。
因此,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像豆包这样有背景的企业,都需要善于保持热度。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酒好也怕巷子深。然而,随着价格战的持续升级,各大厂商也开始意识到,仅靠价格战并不能长久立足。未来,技术实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