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身上,不过这次并非因为他的最新火箭发射或是电动汽车创新,而是因为他所承诺的一项人工智能技术——Grok 3的再次延期。
早在去年7月,马斯克就在其社交平台X上发帖,预告了Grok 3的即将问世。他提到,这款AI在孟菲斯通过庞大的GPU集群进行了100k H100的训练,预计将在2024年底展现出“非常特别”的能力。帖子中流露出的期待与自信,让人们对这款由马斯克与奥特曼“打擂台”之作充满了遐想。
然而,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至新年,Grok 3却仍未如期而至。12月时马斯克还曾发帖表示Grok 3将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但如今看来,这似乎又成了马斯克众多“画饼”未兑现的案例之一。而根据推特上的AI博主Tibor Blaho的爆料,xAI网站上的一些代码暗示,或许我们只能先迎来一个折中的版本——Grok 2.5。
马斯克对于产品发布时机的“不靠谱”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他甚至自我调侃道,自己的预测一半会迟到,一半会提前。但Grok 3的延期,却似乎不仅仅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它更像是当前AI领域“撞墙”现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AI界的风云人物和他们的旗舰模型频频亮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模型的发布节奏却逐渐放缓。OpenAI的GPT-4、Google DeepMind的Gemini 1.5、Anthropic的Claude 3.5等,都仿佛成了过去式。而Grok 3的缺席,更是让人们对AI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了疑问。
事实上,不仅是Grok 3,整个AI模型圈都似乎陷入了某种沉寂。曾经每天都能看到的“新王登场”的报道,如今已变得寥寥无几。人们不禁要问,AI的下一波浪潮何时才会到来?
面对这一困境,AI界的大佬们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试图绕过那堵无形的“墙”。其中,一些人仍然对预训练模型抱有乐观态度,认为还有半代到一代的提升空间;而另一些人则更加激进,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模型架构和学习方法,以期找到与当前资源禀赋更加匹配的技术路线。
例如,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就表示,虽然预训练的范式有所变化,但仍然有提升的空间。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领军科学家乔宇则认为,应该寻找新的Scaling Law维度,以应对当前AI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在这场AI的马拉松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在为了突破那堵“墙”而努力。而马斯克和他的Grok 3,无疑成为了这场竞赛中的一个焦点。尽管它的延期让人们感到失望,但人们仍然期待着它能够为AI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