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起涉及小学生的网络游戏受骗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关注。这些案件不仅揭示了不法分子利用游戏平台诱骗未成年人的恶劣行径,也再次敲响了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警钟。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一名小学生因在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不慎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他们假借赠送“游戏皮肤”之名,诱使孩子添加其社交账号,并一步步套取了家长的账号信息、手机号及邮箱验证码。不法分子的目的,是企图盗取家长社交账号中的3万元资金。幸运的是,家长及时发现账号异常,并迅速报警。反诈民警迅速行动,对社交账号进行了保护性止付,从而避免了财产损失。
同样在山西省,晋中市一名11岁的小学生张某某也遭遇了网络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恐吓手段,迫使张某某通过视频展示付款码,并最终转走了约1万元。而在长治市,一名12岁的小学生小刘在玩游戏时,被一名游戏主播诱骗扫码进群。主播随后声称小刘进入了诈骗群,并恐吓他若不退群将面临处罚和拘留。在长时间的心理诱导和恐吓下,小刘心理防线崩溃,先后转账1.6万元。
吕梁市一名9岁的小学生张某也未能幸免。他在家中接到自称警察的陌生人打来的视频电话,对方以调查赠送游戏皮肤是否收到为由,让张某共享屏幕,并指使其通过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最终,张某共计损失5900元。
针对这些频发的网络诈骗案件,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防范。从家长层面来看,加强对孩子的上网监管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动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物品,并教育孩子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及各种诱惑,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也应承担起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诈骗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线,保护孩子们免受网络诈骗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