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进程备受市场瞩目。此次改革遵循了“管理人-证券公司-销售机构”的推进路径,并已分阶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管理人和证券公司的降费措施已顺利到位,而涉及银行、第三方代销渠道的销售环节改革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日,市场再度传出消息称,货币基金(货基)费率及开放式债券型基金赎回费或将迎来调整。具体而言,货基的管理费可能降至0.15%,托管费调整为0.05%,销售服务费则可能降至0.1%。这一消息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尽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有统一下调的明确消息,但货基费率下调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导致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低于1%。
在销售服务环节降费的时间节点上,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中透露,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第三阶段拟于2024年底前后推出相关改革措施。这一消息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也为后续改革指明了方向。
2024年,权益市场指数投资迎来了新时代,而原本在被动指数投资领域不占优势的银行,正以全新的姿态加速融入这一领域。在公募代销方面,银行凭借强大的渠道能力,通过认购费率价格战和成功发行大规模ETF联接基金等举措,再次展示了其在被动投资领域的实力。在托管业务方面,尽管券结的发展对银行托管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银行仍凭借在联接基金规模上的优势,以及积极转型向ETF生态靠拢的策略,保持了较大的竞争力。
银行还在结算、托管、投行、交易类业务上具备优势,已与险资、券商、理财子以及互联网平台在ETF上开展了全链条合作。为了加速向ETF产品布局转型,银行托管部门已从制度、资源、激励以及考核上进行了全面调整,明确投入一系列财务资源、业务资源及考核激励到ETF的首发和持营中,制定了ETF五年发展规划,并将ETF财富销售情况纳入分行一把手的考核中。
早在2023年7月公募费率改革启动时,托管费率的下调就已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标准分别被设定为不超过1.2%和0.2%,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投资者的持有成本。数据显示,自费率改革实施以来,托管费收入已连续多个财报期呈下降趋势。
以ETF为例,虽然0.1%的托管费率看似不高,但随着ETF规模的增加,这笔费用对基金资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以4000亿ETF规模为例,0.1%的托管费率意味着一年需支付4亿的托管费。在主动降费让利后,托管费率减幅达50%,单只产品一年可节省2亿元的托管费。
在销售服务费方面,尽管近年来基金公司在债基、ETF联接等方面主动让利,推出了不少费率低至0.01%的产品,但仍有30多只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率超过0.35%。当前,全市场基金托管费率中位数为0.15%,销售服务费率中位数为0.25%,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费率仍有下行空间。
在销售环节的费率改革中,银行、三方平台的尾佣部分也可能迎来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结构将更加合理,投资者的利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同时,随着公募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托管资产的逐年增加,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对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升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