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股价高涨背后的业绩隐忧
在A股市场中,寒武纪的股价如同一匹脱缰野马,不断刷新着投资者的认知。截至最新交易日,其股价已攀升至621元/股的高位,仅次于贵州茅台,成为市场上第二高价股。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寒武纪的业绩却显得黯然失色。
与其他市值排名前列的公司相比,寒武纪的股价显得尤为突兀。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巨头,尽管市值庞大,但股价却远低于寒武纪。即便是市值排名第十五、股价第三高的比亚迪,其股价也仅为寒武纪的一半左右。这种股价与市值的强烈反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事实上,寒武纪自成立以来,业绩一直表现不佳。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仅为1.85亿元,而经营性净利润则亏损7.28亿元。这种营收与净利润的巨大反差,让投资者对其股价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尤其是在各大股吧和社交平台上,不少股民将寒武纪的股价飙升与左江科技退市前的股价暴涨相提并论,担忧其是否也会步入退市的后尘。
然而,尽管业绩持续亏损,寒武纪却并未显示出退市的迹象。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其当前并未触发任何退市条件。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营收规模和净资产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与其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寒武纪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然而,这种投入并未能转化为显著的业绩增长,反而导致了持续性的亏损。
数据显示,寒武纪自2017年公开财务数据以来,已累计亏损近60亿元。尽管其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却相对较小。尤其是专利权的金额,与其累计研发投入相比明显不成比例。这可能表明其研发效率不高或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转化能力有限。这种情况在竞争激烈的AI芯片领域尤为致命。
寒武纪的业务发展也显得颇为不稳定。早期,其收入几乎完全依赖于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而该业务的主要客户就是华为。然而,随着华为选择自研终端智能芯片,寒武纪的这一核心业务遭遇重创。此后,寒武纪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逐渐成为支撑业绩的关键。然而,该业务同样依赖于少数的大客户,且第一大客户频繁变更,为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寒武纪的估值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水平。数据显示,其市销率远超上证50指数股的平均值,甚至超过了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这种高估值在业绩持续亏损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刺眼。因此,有媒体将寒武纪的估值戏称为“市梦率”,质疑其股价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在高位。
面对种种质疑和担忧,寒武纪需要尽快拿出有力的业绩来证明其股价的合理性。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股价的高涨可能只是短暂的泡沫,最终难逃破灭的命运。投资者在参与寒武纪的投资时,也应保持理性,谨慎评估其业绩和估值的匹配程度,避免盲目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