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股潮流如今已波及到超豪华品牌领域。近期,保时捷在中国多个城市的线下门店遭遇了关闭的风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相关媒体报道,保时捷位于郑州、义乌、唐山等地的门店已经停止运营。郑州的一位保时捷车主透露,他常去的郑州金水保时捷城市服务中心在2024年12月已经停止服务。鄂尔多斯保时捷中心也于2024年10月底正式闭店,唐山保时捷中心的经销业务同样在年底停止,后续服务改由天津空港保时捷中心承接。而销量一度领先的义乌保时捷中心,如今也已人去楼空。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其销量持续下滑,给渠道端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完成销量目标,保时捷中国在2024年5月向经销商压库,导致经销商不得不亏损卖车。这一举措引发了经销商的不满,他们要求保时捷中国对新车亏损进行补偿,并更换中国高管。这场“经销商逼宫”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危机。
销量数据的下滑尤为引人关注。保时捷Taycan作为品牌的重要车型,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全球交付量仅为1.4万辆,同比大幅下跌50%。更令保时捷尴尬的是,其售价高达89.8万元的Taycan车型,如今竟被小米SU7这款售价仅为21.59万元的车型对标。这一对比,无疑凸显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友对此纷纷发表评论,有人认为:“当国产自信建立起来后,就没这些品牌什么事了。”还有人表示:“唯一的求生策略就是降价。”更有网友直言:“既然大家不买,我也不买了。”这些评论反映了消费者对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表现的不满和失望。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不仅体现在销量和渠道上,还反映在其电动计划的重新评估上。由于电动汽车在欧洲和美国的普及速度放缓,以及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大幅下滑,保时捷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80%的计划。这一变化表明,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也给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带来了巨大压力。比亚迪在2024年凭借427.21万辆的累计销量,成功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的销量也再创新高。而理想、问界等新势力品牌更是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新宠。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保时捷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高层组织架构调整到设立本地技术部门,保时捷试图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挽救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然而,面对中国市场的深刻变革和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保时捷能否成功突围,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