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刻变革不仅影响了中低端品牌,连超豪华品牌保时捷也未能幸免。据多方媒体报道,保时捷在中国多个城市的线下门店已悄然关闭,其中涉及郑州、义乌、唐山及鄂尔多斯等地。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低迷,成为此次渠道危机的导火索。为完成销量目标,保时捷中国在2024年5月对经销商施加了库存压力,导致经销商不得不以亏损的方式销售车辆。这一举措引发了经销商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保时捷中国对新车亏损进行补偿,并更换中国高管团队。这场“经销商逼宫”事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郑州金水保时捷城市服务中心的关闭,成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困境的一个缩影。据大河报报道,该服务中心已于2024年12月停止运营。与此同时,鄂尔多斯保时捷中心于2024年10月31日正式闭店,唐山保时捷中心的经销业务也于同年12月31日停止,后续服务由天津空港保时捷中心承接。而销量一直领先的义乌保时捷中心,如今也已人去楼空。
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下滑趋势明显。从2021年至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分别为9.57万辆、9.32万辆和7.93万辆,其中2022年和2023年的销量降幅分别达到了2.6%和14.9%。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下滑的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Taycan的全球交付量仅为1.4万辆,同比下跌50%。保时捷Taycan的市场定位也受到挑战,其89.8万元的售价被拿来与21.59万元的小米SU7进行对标。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保时捷的困境纷纷发表评论。有人表示:“当国产自信建立起来后,就没这些品牌什么事了。”还有人认为:“唯一的求生策略就是降价。”更有网友表示:“既然大家不买,我也不买了。”
面对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困境,保时捷也在寻求变革。据报道,保时捷正在重新评估其电动计划,原计划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80%,但由于电动汽车在欧洲和美国的普及速度放缓以及中国市场销量的大幅下滑,保时捷的这一计划可能面临调整。为了挽救在华业绩,保时捷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高层组织架构调整、内部优化以及设立本地技术部门等。
不仅保时捷,其他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也面临困境。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大幅下滑。同时,30万元级的传统豪华市场也在被自主品牌攻陷,宝马、奔驰和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在华销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奇瑞以及新势力品牌如理想、小米等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加速洗牌,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走高,比亚迪以427.21万辆的全年累计销量问鼎国内汽车制造商榜首。吉利、奇瑞也创下销量新纪录,理想成为首个达成年交付5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小米等新势力品牌也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都在奋力争夺市场份额。